梅雄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要着眼于有效履行高校职能使命,把握与国家社会需要相适应的育人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作为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高校教学评估必须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加快创新发展步伐。

首先,创新发展高校教学评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的政治要求。高校教学评估作为院校人才培养“需求—规划—预算—执行—评估”战略管理链路中的最后一环,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健全体系、完善指标、优化流程,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回路,实现纲举目张的效果,促进高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其次,创新发展高校教学评估是把握育人规律,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国际教育评估实践看,正在形成政府宏观管理、院校自主办学和第三方独立评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新机制;从国家教育评估实践看,按照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形成了以院校为主体、以学生为根本、以常态监测为手段的“五位一体”的教育评估制度。随着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高校教学评估要积极适应时代之变,深化理论创新,深入实践探索,优化方法路子,实现教学评估的精细化、精确化、精准化。

再者,创新发展高校教学评估是促进院校建设,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实践要求。针对院校建设过程中的效率至上、问责逻辑、重教轻学等问题,高校教学评估必须突出问题导向、需求牵引,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院校建设水平诊断把脉的理念、方案、标准和举措,推动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育人水平。

第一,把握根本遵循。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人才、教育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要求,遵循新时代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质量为本、评建融合、内涵发展,推行发展性评估、个性化评估和常态化评估,激发各级抓质量育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完善院校教学评估制度机制,以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变革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明确基本原则。一是聚焦内涵建设。以评估牵引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质量监控,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突出评估质量反馈效应,健全外部质量保证体系。二是突出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教学创新,加速改革强校、创新兴教,在发展高等教育理论、创新高等教育实践等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基础性的重点、难点、热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注重分类指导。强化问题导向和质量意识,发挥评估对教育教学全面性、系统性、贯通性抓手作用,区分不同层级、类型、对象,通过横向比较衡量发展水平,通过纵向比较衡量进步幅度,引导高等教育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构建全新体系。在评估理念上,确立发展性评估思想。重在评估院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是否与上级明确的办学定位同步同轨,是否与现代化建设总体部署相适应。在评估架构上,采取“综合+专项”评估类型。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等专项评估为综合评估提供支撑依据,综合评估对专项评估提出要求、形成互补,多角度评测、多层面把关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在评估方案上,攀高“1+X”体系。强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引导院校建立自我改进和特色发展机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评估标准上,建立开放性指标。构建包括导向要求、建设标准和评判尺度的评估标准体系。充分考虑各院校建设发展的定位、基础和任务,有利于引领院校个性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在评估方式上,运用“大数据”“第三方评估”常态化评估手段。大力推进教学基本状态信息数据建设,实现院校教育质量常态监测,为管理决策提供精准支撑,为院校建设指导提供有效信息,为整改建设、接受外部监督提供依据。

第一,完善评估制度机制。在法规制度保障上,要把教学评估作为教学工作基本制度予以确立,注重法规制度间的衔接匹配,明确院校在教学评估方面的职责,打通评估制度与相关上位法之间的关联,创造法制保障环境。同时,要准确把握与教育监察的联系与区别,形成全力推进两项工作协调健康发展。在完善运行机制上,坚持教管评分离,建立教学评估独立运行机制。

第二,建设多元评估队伍。遴选教育研究机构专家充实高校教学评估专家库,完善教学评估专家管理办法,明确专家职责、遴选标准、培训和使用构建教学要求,组织院校评估骨干开展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定期开展业务集训,学习评估理论和相关政策法规,研讨交流评估经验做法;组建教学评估数据分析团队,负责高校教学评估数据挖掘和分析。

第三,强化评估结果激励作用。将评估结果作为优化完善政策制度、资源配置等重要依据,激发院校“围绕长远谋发展、贴近质量育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政府部门依据评估结果调整年度招生计划、学科专业布局等,加强所属院校教学建设指导、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针对评估中发现的矛盾问题,倾斜奖励评审、启动惩罚问责等方面开展整改建设。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K22YD215090)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