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缨

摘要: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深刻理解美术教育的理念,科学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一切从学生出发,才能积极而灵活地开展学校美术教育活动,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受到美术文化的润泽,才能走进新课程,妙手绘丹青。

关键词:新课程 兴趣 朋友 尝试 创造 赏识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美术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美术教师作为美术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利用其自身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审美情趣、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李岚清副总理当年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意义深远重大。我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突破习惯的束缚,并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

我的教育对象是13~15岁的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心理、生理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既缺乏高中生的自律和对艺术的向往,又缺乏小学生的天真和对事物的好奇。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灵活地使用教育方法,让学生每次都能感觉到耳目一新,感觉到好奇,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学习七年级美术教材中的《校服设计》一课时,我首先让几个学生穿上原先不同小学的校服,再让他们为自己设计校服。学生们顿时兴趣大增、跃跃欲试,纷纷拿出工具大展身手。结果这节课的效果出乎我的预料,全班同学的校服设计几乎没有雷同,而且色彩、结构都颇有特色。

二、我们是朋友

在相当长的教育历史上,教师都被当作一种“工具”。教师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完全由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事实证明,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又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只有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出现理想的教学局面。于是在进入教室前,我都习惯地在“师容镜”前对自己微笑,让自己总是神采奕奕、面带微笑地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认为我是最亲近的人,我是他们的朋友。在教学中我更是注意表情丰富,语言亲切,声调有高低变化,力求做到表情语言、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结合,让自己的语言表现丰富多彩。如讲《国画——金鱼》时,我就为学生表演颈、肩、胯、四肢的动作,并带着他们一起活动,使学生从动作中体会到:鱼在水中轻快地游动和欢快地跳舞、摇摆;又如讲《我们美丽的校园》时,我打破常规,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仔细观察我们美丽的校园。学生很兴奋,从不同的视角描绘自己可爱的校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

三、你们是真正的创造者

赫德说:“创造型儿童最显着的特点是拥有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着手,能使学生的思维充分扩展开来。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性和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如在制作布贴画时,我没有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作业要求,而是让他们大胆尝试,鼓励他们想到了什幺就做什幺,告诉他们在造型上既可以用写实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既可以按观察的去表现,也可以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令人耳目一新的画作。

四、你画得比老师好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会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更多的表扬,会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可以实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差异,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根据学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即使学生作业画得不好,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干净整齐”、“像不像”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这个地方你画得比老师好。”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就会使他们产生自信心,感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进而能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更会给孩子们的一生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如在学习《我的同学》这节课时,我要求一些学生上黑板示范画出他们的同学,结果有的学生将眼睛画得像牛眼睛那幺大,有的眼距太宽,有的比例错位,有的同学干脆用卡通画的形式来表现。此时我便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画,指出学生画中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地方。在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我十分谨慎地指出学生画中存在的不足,以商量的口气询问学生这样画是否更好,并给予演示。对学生的画进行点评,学生们会情绪高昂,对老师的讲解听得都非常认真,还会主动向老师提出不解的问题,或与老师探讨,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由过去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地求知。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了,这节课必会取得最满意的教学效果。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欣赏教育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让美来改变我们

中学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其中也包含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阶段,对他们加强道德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道德教育渗透在美术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接受道德教育。

如在讲中国画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在欣赏这幅作品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徐悲鸿画马的事迹,再以“徐悲鸿为什幺喜欢画马”为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得知徐悲鸿喜爱马勤劳、勇敢、善良的性格,常常藉马抒怀,表现自己的悲哀、忧郁、希望和欢乐,而这些情感又是和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授课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我还常常在绘画前利用绘画课中的命题创作、写生等对象,如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统一”等为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抒发爱国热情。在教学中我还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独特的发展史和工具材料,让他们知道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中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中国画的材料主要是“笔、墨、纸、砚”,我就特别抓住“纸”来向学生讲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启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我还常带学生到室外进行写生,欣赏自然界的风光,观察家乡的变化,从中体会到时代在前进,祖国在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