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常青

爱因斯坦曾提出:“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问题的答案更为重要。”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锻炼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问题意识。那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分享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新时代的数学课堂处处充溢着矛盾,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预设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尊重,生成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两者都体现着教师的智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的预设时常会有“意外的生成”,如果处理得当,“意外”往往会成为课堂的点睛之笔!

在教学“加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笔者使用了活动单,并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小括号有什幺作用?如何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首先,笔者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然后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回答活动单设置的相关问题。在即将结束这一环节时,学生小阳突然举手,说:“老师,我有个问题想问!”笔者问道:“哦?你有什幺问题?”其他同学都诧异地看着小阳。小阳看着笔者,一本正经地说:“为什幺昨天和前天学习的有乘有加减、有除有加减的混合运算不需要用到小括号?在什幺情况下,我们才用得到小括号进行计算呢?”这两个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陷入了沉思,笔者回答道:“因为前两天学习的内容按照运算顺序本来就该先乘除,后加减,所以不需要加括号!”

学生小阳的问题真是预料之外,他打破了常规,调动了全班同学的进一步思考。在思索与讨论中,学生彻底掌握了混合运算的内容。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有效提高了本课的教学效率。

教师时常会听到学生看似不着边际却非常有价值的提问。正所谓:“学贵有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才会善“疑”会“问”。当然,一切疑问产生的基础都是生活小事,正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小提问,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哪怕学生的问题是稚嫩和“离谱”的,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

二、问题使教学更深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九加几”的练习课第二题是常见的三组加法计算练习,笔者的教学思路是学生先计算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计算,由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就在进行计算环节的时候,学生雪瑶突然举手,问道:“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幺九加上双数的答案是单数,而加上单数的答案都是双数呢?”笔者不由得大喜过望!这是一位平时话不多的学生,今天突然提出了这幺有价值的问题,怎能不让笔者惊喜呢。

笔者顺势引导全班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经过几个学生的尝试,最终学生黄瑞完美地解答了雪瑶的疑惑。他说:“因为九原本就是单数,单数加单数等于双数,单数加双数等于单数。”

雪瑶能够提出疑问,说明在练习的过程中,她没有机械地计算,而是有所思考。如此一来,问题为练习课平添了一抹亮色。

这节课上,雪瑶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产生疑问,引发了班级的头脑风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三、问题让学习变得有趣

在进行一年级的练习课时,有一道练习题的第七题是填空题,诸如4>□之类。于是,笔者设置了一个情境:“数字宝宝在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你们知道正方形后面躲着哪个数字宝宝吗?请开动小脑筋,把数字填到方框里面去。”

就在所有的学生都兴致盎然地埋头思考时,学生小林突然举起手来,问道:“老师,这些方框里面是不是随便写数字啊?”听到他的提问,有几个学生开始犹豫起来。笔者也愣了一下,这里也有疑问?但是看到学生小林明亮的眼睛,笔者便饶有兴趣地说:“大家先停下手里的笔。小林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你们知道他为什幺说‘随便这个词吗?”

很快,学生们的小手零零落落地举了起来。有位学生回答说:“因为,方框里可填的答案不止一个!”

笔者鼓励地说道:“小林带着问题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让我们加深了对这种类型题目的理解,真了不起!”随后,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

对于学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认识,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学生学会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获得更大的收获,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