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

有句话流传很广:“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常有人说我有“很前沿的教育理念”,我解释道:“我没有任何‘前沿的教育理念。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回到教育朴素的起点,遵循教育常识,面对我们眼前的一个又一个孩子,坚守良知。”仅此而已,这里我提到“朴素”“常识”和“良知”,也是近年来不断出现在我脑海中的三个关键词。

所谓“保持朴素”,就是不夸张、不华丽、不喧嚣,质朴、本色、素净。有人说:“教育是农业。”就是春风化雨,顺其自然,不急不躁,从容不迫。种庄稼,无非就是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事,该播种就播种,该施肥就施肥,该除草就除草。教育,不也是日复一日做着平凡琐碎的事吗?认认真真地备课,认认真真地上课,认真认真地批改作业,认认真真地找学生谈心……说直白一些,守着学生过日子,教育就是这幺朴素。

所谓“遵循常识”,就是以清醒的大脑守住基本的理性,用众所周知无需证明的知识去辨别和判断真伪。有一所初中创办不过三年,第一届毕业班就夺得了许多“第一”,于是校方大吹大擂其如何创造了教育的奇迹。我不信,后来私下了解到,原来他们做了许多“手脚”,拼命挖别人的优生,不择手段地强迫差生自愿转学……我之所以看破了其谎言,依据的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所谓“坚守良知”,就是永远守住自己的童心,就是守住做人最起码的善良与诚实。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想想我们当初希望遇到怎样的教师,现在我们就做那样的教师,这就是“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良知”。言行一致,率先垂范,这就是“良知”。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这就是“良知”。不偏心,不势利,保持师生关系的纯洁,这就是“良知”。

教育的良知,更多地体现在一些细节上。面对高扬着小手臂说“老师好”的学生,我们也真诚地回一声“小朋友好”;课堂上关注不好学而自卑的小男孩,设计他能回答的问题,让他起来回答,让全班同学给他掌声;备课时,为了弄清一个字的古音或一个词不同语境下的含义,翻阅、比较不同的辞书字典,琢磨推敲……这些都是“良知”。

台湾作家张晓风曾看着儿子上学的背影,写下短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学校啊,当我把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读书,当然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幺?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孩子交出来,当他向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幺?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他呢?

这位母亲的发问,敲击着每一位教育者的心。我怀着圣神的心情写下这篇文字,算是对自己庄严的提醒:追求教育真境界——保持朴素,遵循常识,坚守良知,这就是对天下所有母亲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