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军

科学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探究得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怎幺样探究,所以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探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科学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促使他们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一、材料是学生探究科学的条件

真理来源于实践。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自行探究的目的。而实践需要借助材料,教师提供的材料对学生自行探究知识有着重大影响。

1.为学生科学探究提供充足的材料

小学生好动、好奇,且容易被鲜艳颜色吸引,如果教师能够提供合适的观察和实验材料,让这些材料刺激学生的内在动力,就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观察和实验提供充足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实践机会,还能为学生自行探究知识增添后劲,创设良好的条件。

2.防止材料的片面性

如在《导体和绝缘体》教学中,教师仅提供金属、玻璃、塑料等材料,而忽略湿木头、湿布等材料,势必会导致学生获取的片面的感性知识,削弱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提供的探究材料必须科学、合理。如湿木棒、湿布等材料的提供,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万用表进行检测,开展深入研究,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二、注重猜想与探究结果的对比

猜想是在实践之前,学生通过已有认知对研究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出的判断。当猜想与实践结果不符时,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找出原因,比教师讲一百遍、一千遍更有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教学《空气中有什幺》时,学生的猜想是点燃的蜡烛会熄灭。而谈到蜡烛会熄灭的原因时,有的学生认为,因为蜡烛点燃后,会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全部烧完;有的学生认为,因为集气瓶里没氧气了。当学生做完实验后,发现装有已点燃蜡烛的集气瓶里出现了一些水汽,而没点燃蜡烛的集气瓶里没有任何变化。对比分析后,他们认为蜡烛燃烧时烧去了一部分空气,即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而只有蜡烛燃烧后,集气瓶里才会有水汽。通过实验,学生不但掌握了这一实验原理,还提高了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活动的开展必不可少。学生如果不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只是简单地进行所谓的自主性探究活动,尽管在形式上显得很生动,但它更多是带有盲目色彩的。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即教师要积极探究科学学科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水平。

如在教学《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教师让学生自己组装材料,并掌握使小电珠亮起来的几种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比较这几种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当然,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只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思考,他们终究会总结出四点连通的原理。这种教学方式既渗透了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又普及了实用的操作方法,更教给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即提出问题——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观察试验——寻找规律——运用。这样,在今后的科学课学习中,学生就会更加自主、独立。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等于力量,知识能否成为力量,方法是决定因素,离开了方法,即使掌握再多的知识,人也不过是一本百科全书。掌握了方法,知识就活了,人就能够将它转化为能力,焕发出无限的力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科学课的探究特点、学生的特点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探究科学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真正掌握科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宗骞.小学科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5).

[2]殷海斌.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4).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