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鸿儒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深入开展文本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效的教学拓展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丰富教师的语文教学内容,让教师和学生融入文本,体验不一样的文学价值。本文以《三顾茅庐》课堂教学为例,探究了如何深入开展文本阅读教学,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三顾茅庐》

一、文本分析

《三顾茅庐》这篇文章出自《三国演义》,初中语文教材选取的内容是改编后的版本。初中语文课本主要讲述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完成国家统一大业,三次去诸葛亮居住的地方诚恳拜访的故事,主要向读者传达刘备礼贤下士、真诚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主要表达了刘备对人才的渴求,愿意放下身份以礼相待,更与张飞无礼莽撞的性格形成对比,衬托了刘备礼贤下士的态度。

二、走进《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首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出生在元末明初时期,《三顾茅庐》反映的是上至东汉末年下至西晋初年间的历史事件,作品主要围绕三国时期的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斗争进行叙述,演绎出那个战争年代社会各阶层间的社会矛盾,塑造出不同形象的英雄人物。其中,为人熟知的人物有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周瑜、司马懿、孙权等人。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刘备在司马徽的举荐下请诸葛亮出谋定天下,诸葛亮这时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杰出人才,刘备便专程到隆中拜访。

三、整体阅读,梳理文脉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阅读,然后讲述整个故事,以检验学生对小说整体性的了解,把握文本脉络。

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事家、政治家,刘备是蜀国皇帝,他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意思是自己有了诸葛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

刘备虽然“三顾茅庐”,但遇到的困难不仅三次。第一次拜访时,当时的刘备已小有盛名,可他连门都没进去。第二次拜访时,刘备遇上恶劣天气。这次虽能进门,可进门后只见到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他只好留一小笺表达自己诚心相请之意。第三次拜访时,刘备费劲心理,不仅请人算卦,还素食三天,拜访之前还对个人形象进行了修整,用心为诸葛亮准备了礼物。见到先生后,言行举止的细微之处无不显示刘备的赤诚与真心。虽然刘备第三次见到了诸葛亮,但诸葛亮对辅佐刘备建功立业还是犹豫再三,刘备用“哭”的方式,以柔克刚,诸葛终于被感动,决定出山。

四、深入阅读

1.作者背景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对实现生活的反映,它主要是通过相关的艺术方式将现实的人物、事件等素材融在一起。在阅读《三顾茅庐》时,学生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在阅读中感受作品的真实性,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才会产生共鸣。历史上的罗贯中是一个有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的人,他在作品中将自己现实中的抱负寄托在相关的人物身上,希望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实现愿望。

2.阅读启发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及情感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文中的刘备明白在军事作战中军师的重要性,及对诸葛亮智慧、军事才能等方面的欣赏,所以才会多次拜访诸葛亮,而诸葛亮也用巧计考验了刘备的诚意。

五、文本延伸

课堂进行至此,学生的思维已经完全打开,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历史上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故事呢?”从而引导学生联想其他历史故事,如周文王请姜子牙、燕昭王设黄金台尊郭槐为师、齐桓公五次拜访小臣稷等。

六、结语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小说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它们既能独立成篇,体现出其作为文学作品的完整性,又与整部小说和谐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三顾茅庐》的深入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根据文章特点和规律进行有效阅读,以整体带动局部的阅读,并结合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领悟文章内涵。

(作者单位:北京市八十中学睿德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