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叶青

摘要: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处于6岁到7岁之间,他们没有经历过学前班,是从幼儿园直升上来的。他们天真烂漫,喜怒无常,对身边事物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喜欢听表扬的话,喜欢被人认可,虽然还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但争强好胜,很怕被其他同学比下去。本文结合发展心理学知识,根据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分析了学生好奇心、童趣心和好胜心的特点,以期使小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儿童心理   教学方式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人遇到新鲜事物时所产生的探究反射。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大脑思维的发展,人们会想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一切,这就是好奇心与生俱来的一面,也是一种成功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可以利用这一点,抓住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它运用到教学中,这比抽象的教学更有效率。

如在教学“人民币”时,学生对这个概念感到空洞,货币换算容易出错。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如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拿10元去银行换5元钱,看看银行阿姨会给你换几张?”“你知道10元钱能在超市买到什幺东西吗?”“如果用10元买一袋5元的薯片,收银员应该找你多少元?明天上课看谁能告诉教师。”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都会带着疑问和好奇心去学习,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货币的换算。

二、激发学生的童趣心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从生活实际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加重要。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保持愉悦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时,学生往往会忽视看不见的图形,因为他们的思维还处于直观形象阶段,没有形成立体思维模式,对事物的特征或属性还仅限于外表。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学具,让他们把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示范一个图形的样子,再利用学生的童趣心,让他们动手摆一摆、搭一搭,然后观察摆好的方块堆积图形。这时,学生脑海里就会形成一定的概念,清楚地明白这个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直观明了。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做题时,学生的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当时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一年级的学生喜欢被表扬,喜欢表现,喜欢被关注,这是一种好胜心的表现。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出题,让学生举手抢答,答对者得一分,最后看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这样一来,学生一定会高度集中思想认真听讲,因为他们想答对,想赢。这就是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好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更加有趣、更加高效。

四、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指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厌学到好学,从教师讲到自主探究,多动手、多思考。

莱辛曾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教师给予学生最好的知识就是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涉及多种要素,其中包括学会思考、学会合理安排、学会分配时间,以及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学习策略和记忆策略等。

数学是一门灵活而严谨的学科,它不仅仅只是加、减、乘、除,更多的是赋予了学生一种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因此,低年级数学教师不仅要做学生数学学习道路上的教育者和引导者,还要做带领学生埋下自己观察探究、自己发现学习的种子的播种者。

参考文献:

[1]齐永山.浅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

[2]武平格.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7,(22).

[3]杨东.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与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中洲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