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伟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集团化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A)—0008—02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密切程度高,特别是培养人才数量较大的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什幺样的发展模式更能使中等职业教育在外在市场机制与内在教育规律作用下达到优化,一直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和有关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探索,是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的主线。从这个主线来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演变的过程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性质转变。职业教育由单纯的教育内部发展问题逐步过渡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道路上;二是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国家统一模式的职业教育体系向区域化职业教育的特色形成方向推进。这两个变化标志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转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很大的差别,其职业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也有了较大的差别,职业教育的结构与布局已各具特色。如江苏省推进的集约化职业教育;山东省加强政府统筹的城乡职业教育整体发展;上海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每一个区域,都在根据其特定的社会需求及职业教育自身的需要,选择或寻求最佳的区域职业教育模式,努力探索各自的发展道路。在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让中等职业教育走上低投入、高效益的发展路子,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这是因为发展的时代性使我们不能再照搬外地的模式去发展,而要结合甘肃的实际情况,探索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才能更好地为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一、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等职业教育在外在的市场需求与内在教育规律作用下表现出的不适应。

一是与市场需求变化的时间差问题,从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变化来看,在前一个阶段,出现过一种周期性的现象,就是当某些专业的市场需求旺盛时,职业学校的这些专业就“热”起来,大家都来办这些专业。结果是大多数学校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或是因为培养的周期比较长,等到学生毕业时,市场上对这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饱和,或是由于同类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大大超出市场的需求,学生就业很难,或是由于专业“上马”快,有些学校办学条件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低,市场适应性差,导致毕业生无法就业。

二是学校教育资源的建设问题,从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来看,在前一个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走进了一个“怪圈”——职业学校跟着市场走,学校的教师要跟着学校转,就是说职业学校的教师要什幺都能教,可主观上作为专业教师要很快适应变化去承担新教学任务,这是很困难的事情,这个矛盾使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具体表现为学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了专业设置,要用的专业教师没有,现有的专业教师又用不上了,就必须进来一些、出去一些,专业师资出现经常性流动。

二、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如果按照就业导向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我们认为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可以有三条路子。第一条路子是在宏观上作出有效的市场需求预测,按计划需要指导学校办学。但问题是这个预测谁来做,让一所学校去对市场需求作出预测是不可能的,要由行业来做这件事才有可能,可目前行业参与职业学校教育的程度在甘肃省还很低,经济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指导机制尚未形成。

第二条路子是实现按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从理论上讲,合作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机制,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学校和企业发展的战略诉求。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职业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问题。由于甘肃省的工业企业用工少,使得大部分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困难较多,部分学校不得不依靠中介组织或联办学校去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见,甘肃省校企合作面临的矛盾和制约因素要比发达地区多,许多问题目前较难解决。

第三条路子是既要向发达地区输出毕业生,又不能完全按订单去培养的办学模式,为减少办学盲目性,降低办学的不稳定性,能采取的可行性措施就是走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路子。首先,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有利于整合资源,发挥规模效益。同一个专业,在一个地区的几所学校都开设,其结果是资金投入分散,办学条件都不强,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学校间相互抢生源,造成恶性竞争,职业学校内耗严重。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实现师资、信息、学分、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效益。其次,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有利于发展卖方市场,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员。企业为学校提供奖学金,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学校为企业提供“零距离”岗位人才,互利互惠,必将有力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最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教师可以到企业学习,提高动手能力;企业可以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将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的理论探讨

如何实现职业教育的集团化,目前有二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以专业为纽带,组建由相关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参加的教育集团;一种是以市(地区)级办学行政管理机构为主,组建区域性中等职业教育集团。

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是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依托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或示范性高职,以专业为纽带,组建由相关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参加的教育集团,以校企间 “目标一致、自愿参加、权责对等、优势互补”作为组建原则,集团成员之间在信息、设备、师资、技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实行资源共享,促进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和水平,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陕西省组建了机电、电子、化工、经贸、现代服务五大职教集团。这五个职业教育集团分别以省内办学规模大、实力强、质量高的知名中等职业学校为龙头,联合有关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组建而成,加盟这五个职教集团的职业院校共计88所,在校学生30多万人,企业(企业集团)105个,科研单位及中介服务机构21个。据统计,目前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已达190个左右,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学校达2000多所。

由于甘肃省经济总量小、企业少、用工需求不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主要以外出就业为主,因此以专业为纽带来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对大部分地区是有一定困难的。从甘肃省现有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情况以及经济发展实际出发,为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作用,甘肃省在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战略上要通过提升管理层次的改革,要从以县为主办中等职业教育的体制,向以市(地区)办学为主的区域性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化体制发展。各市(地区)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依托所在地区的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或示范性高职,组建一个或几个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在集团内实行“三段式”办学模式,就是“一年在农村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骨干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通过建立职业学校联合(分段)办学实现紧密联合,走以市(地区)所在地的中心职业学校为骨干、城镇职业学校带动所辖县(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

对于兰州市这样的中心城市,则可以组建以专业为纽带,由相关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参加的教育集团。我们认为建立区域性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在现阶段是适合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