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霞

〔关键词〕 运动会;体育文化节;

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0(A)—0014—01

每逢学校召开运动会,总是彩旗招展、鼓号齐鸣,校园到处都洋溢着一派节日的氛围。但细心观察后,我们发现运动会只是班级中的几个“体育尖子”在“叱咤风云”,大多数学生只是置身事外。

怎样让看台上的学生走进赛场,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呢?2004年起,我校在全面审视、深刻反思、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现行的学校体育运动会进行了改革尝试。

一、以体育文化节代替传统的田径运动会

学校田径运动会是学校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展示学校体育成果和精神风貌的窗口。由于我校场地小,组织者便规定了参赛总人数和每项限报人数,这从客观上限制了参赛面。在项目的内容方面,集体项目偏少;在参与目的方面,各班级都把在运动会上获取名次当成了主要目的。从长远来看,这些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经过研究,我们以体育文化节代替了传统的田径运动会。一方面“节日”象征着欢乐、吉庆、祥和,从而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还扩展了时间和空间,丰富了内容和形式,增加了功能和效果。体育文化节本着“重在参与、展示个性”的原则,既鼓励个人表现,又强调团队精神,真正集健身、教育、娱乐和竞争于一体。

二、体育文化节活动的内容

体育文化节能否具有浓厚的节日气氛,能否吸引全校师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共同参与的欲望,关键在于体育文化节活动内容的确定。

(一)丰富比赛项目

结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将体育文化节的内容设置为三部分,即传统竞技类、健身类和休闲娱乐类。对100m、4×100m接力、跳高、铅球等传统运动会的常规项目作了保留,大胆删除了跨栏跑、1000m等技术性强、难度大的比赛项目,增设了一些师生喜闻乐见的比赛项目。比如,为了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素质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我们增设了卧推、引体向上、闭目单脚站立计时等简易可测的比赛项目;再如,为了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增设了播种与收获、集体上海岛、阳光伙伴等集体游戏;此外,还增加了一些教工比赛项目,如8×100m男女教职工混合接力跑、持羽毛球投准等,这既活跃了教师的文化生活,又融洽了师生关系。

(二)做好准备工作以及宣传工作

1. 为学生安排裁判工作岗位。让五六年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竞选,通过裁判知识考察、临场实践等确定人选,相关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他们学习比赛规则、裁判法并进行临场练习,使他们胜任裁判工作。这样,就能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裁判队伍形式,达到增强学生才干的目的。

2. 制定新的比赛规程。每班除选拔的裁判员之外,可留有2至4名机动名额,其余全部参赛。比赛中遇到特殊情况(如受伤、生病等),可找班级机动学生顶替,不许弃权,使学生广泛参与。

3. 重视活动的开(闭)幕式。邀请有关领导、兄弟学校相关人员、退休老教师以及部分家长观看运动会开幕式。增加校园文艺表演,设立班级精神风貌奖,使开(闭)幕式成为展示各班学生精神风貌和才艺的舞台。

4. 注重广播效率。比赛中,随时广播各班的赛场通讯稿、体育征文,以增添活动的节日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改革计分方法

传统的计分方法按成绩取前六名,按“6、5、4、3、2、1”计分,对于那些付出了汗水却未进入前六名而没有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来说,这大大地挫伤了他们参赛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遵守比赛规则进行比赛的队员均能得分,如16人的比赛,第一名得16分,第二名得15分,依此类推,最后一名得1分。 其次,集体项目和一些锻炼价值高、趣味性不强的项目,如4×100m、800m等比赛加倍计分。最后,累积班级参赛运动员比赛总得分之和为班级团体总分。

这样,即使是最后一名的运动员也能按比赛规则得分,为班级增光,大大调动了他们参赛的热情,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四)增设“体育道德风尚奖”

为了发扬“团结拼搏、公正比赛”的精神风尚,更好地体现学生运动竞赛中“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宗旨,我们在运动会中增设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入场服装、队列要求、参观秩序、赛场卫生、运动会期间的好人好事、到场人数等均列入评比内容。评选办法:由少先大队组成评选小组,通过现场考察给予相应的分数,最后累积起来就是各班的总分。评选要求:不设名额,达到90分以上的班级均可获得该荣誉称号。这使得我校的体育文化节进行得更加有序、更加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