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锋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主导作用;课堂气氛;学法;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1(B)—0021—01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社会呼吁创造型人才。为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究能力。”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体,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死搬硬套地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相当被动。这不利于对学生创新品质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课堂的“主导者”或“组织者”上,积极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如果把课堂比喻为一个舞台的话,那幺学生才是这个舞台上的“表演者”,教师是这个舞台上的“主持人”。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实践证明,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十分重要。而封闭、压制、过分强调权威的环境,必然导致学生个性的退化、思维模式的单一,这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十分不利。而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创造动机有着无形的推动力。学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坦诚交流,发表不同的看法,积极寻找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努力创设师生间的和谐气氛,建立起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相互合作的教学关系,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表达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课程改革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即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也要关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诱发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与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善于设疑,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不可

越俎代庖,而应让他们自己探究,做到“导而勿牵”。

二、加强良好学法的传授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发现知识规律。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全体和个别相结合的原则,对学困生要有针对性地辅导,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对优等生要促进其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带动全班学生学习。

例如,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手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学习中,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朗读能以声传情,绘声绘色地再现课文情境,教师让学生凭借眼、口、耳等感觉器官,在心中产生积极反应,以便更深刻、更形象、更直观地体味课文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从读中识字,理解词、句及课文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三、加强练习的实效性

课堂练习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练习中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加强练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允许学生犯错误,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语文学科既是知识性的学科,又是技能性的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应有所提高。要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注意“严练”和“巧练”的结合。“严练”是要求学生通过练习牢固地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巧练”则是根据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紧扣课文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加强练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从以下三点入手:基础项目重点练;内容项目精妙练;拓展项目灵活练。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探究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