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山

〔关键词〕 寄宿制学校;农村;留守

儿童;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7—0015—0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和焦点,笔者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1. 缺少亲情温暖。笔者通过对当地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长期感受不到父母的疼爱,普遍渴望父母早早归来。父母远出打工的孩子整日处于一种思亲心切的状态,心绪不宁,不能安心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部分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常常感到孤单,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偶有独自哭泣的现象。

2. 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之后,都由祖父母或亲戚抚养。这些孩子的祖父母或亲戚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落后,因此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教育环境。造成教育缺失,使孩子养成各种不良生活习惯。

3. 缺乏家庭辅导与学习支持。在农村,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因此,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能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加之许多孩子还未形成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的良好习惯,只能将问题滞留,不去解决和消化,更谈不上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培养了。

4. 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留守儿童普遍反映,父母外出打工后,由于祖父母年迈或多病,家务活需要他们来协助完成,有些重体力劳动也需要他们来承担。虽然在这些活动中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意志,增强了孩子的责任心,但过早承担家庭责任以及超负荷的家务劳动,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5.易受不良环境和行为的影响。父母外出打工,致使农村留守儿童未能得到严格管护,生活状态自由散漫。在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容易接触到不良环境和不良行为,感染不良习气,如酗酒、抽烟、偷盗等,损害孩子健康成长,给社会、家庭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寄宿制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中的作用

1.有效隔离不良环境和行为的影响。留守儿童到寄宿制学校就读,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校。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较为有效的监护之下,能够减少与不良环境、行为的接触,避免养成不良习惯。同时学生在学校会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认识到不良习气的危害,从而自觉远离和抵制不良行为的影响。

2.有利于留守儿童学业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寄宿制学校在师资配备、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在课程开设上符合国家课程开设标准,特别是音、体、美等科目,皆有能力配备专业教师,开齐开足课时,使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课余学习有教师去指导,特别是集体上晚自习,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完成课后作业,并得到老师正确、有效、及时的辅导,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3.有利于锻炼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寄宿制学校学习、生活,留守儿童离开了家庭生活环境,在吃、穿、住、用、行各方面都要独立自主,学生会为自己的生存努力学习基本生活技能,独立面对挫折与困难,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容易形成一种平等、友爱、互助的同学关系,更懂得关心别人,感恩他人。在规律的学校生活中让学生自觉形成规律作息、讲究卫生、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生活习惯。

4. 有利于儿童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寄宿制学校生活和学习,可有效杜绝社会不良风气及落后思想的影响,学生在崇尚科学、思想健康的环境中,通过参加集体课余文化活动,接受到更多新事物、新理念,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同时,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和良好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会逐步形成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