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金保

〔关键词〕 生物教学;新课改;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7—0047—01

生物课程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新课程指出教与学是互动的,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新课程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 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广大师生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主体性教学”模式。而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凸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学成了学生盲目地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加之一些教师对课堂上产生的突发问题处理不当,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了学生毫无头绪的争论,无组织、无纪律。

2. 过于强调探究性学习,忽视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也更容易实现对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但是由于组织不当,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言必称探究,行必称自主,彻底否定其他学习方式,尤其是接受性学习方式。

3. 过于强调能力培养,忽视基础知识掌握。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新课程在内容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专业知识似乎没有了以往的系统性,导致一些教师误认为,课改的重点就是更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淡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在生物教学中,倡导师生互动,强调教师变为平等的参与者,无形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被弱化。其次,高考试题更强调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样就使一些教师不知不觉放松了基础知识教学。

二、对策

1.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情况,中学生物教学改革强调把教学的重心由教转移到学,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变为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中心。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克服重教轻学、重讲轻练的思想倾向,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合作氛围,积极发挥启发、引导、激励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 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把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社会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样既能增强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3. 教学与探究活动相结合。探究性学习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学生留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升华,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4. 注重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创新。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采用设置悬念、小组讨论、诱导启发、操作演示、展示模型、实物、挂图等方式开展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学,并通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来展示图形、图像和声音,借助音像效果和电脑功能使教学过程动态化、形象化,并增加信息量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技能、开发智力。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主动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努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每一个问题,翻越一个个高峰,真正达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发展自我的创新能力,使生物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