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和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引导;主体作用;学科整合;学习兴趣;亲身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2—0087—01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但笔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却发现,部分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影响了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新课标要求将课堂交给学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由教师的“教”为主向学生的“学”为主转变,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要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一、进行适度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并不只是教师教学的“讲堂”,它更应当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学堂”,是学生表现自我的主阵地。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年龄太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认识问题比较肤浅,把课堂交给学生,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无法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只要教师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就能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授《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大约5分钟时间的讨论。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想是什幺,引导他们分析自身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最后,将全班60名学生分为12个小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让他们以《我的理想》为主题进行即兴演讲。其间,每位小组代表都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其他一些未被推选的学生则主动要求上台演讲,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加强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学科与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有意识地加强相关学科的整合,将其他学科知识引入思想品德教学之中,这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放飞理想》一课节选了流沙河的诗歌——《理想》的一部分。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理想的重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我在课前找到了该诗的全文,并在本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选取了背景音乐,亲自朗诵、录音,制成了配乐诗朗诵课件。教学这一课时则播放给学生听。这样做,既让学生欣赏了优美的诗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又使其真切地感受到了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可谓一举多得。

三、采用多种形式,增强学生亲身体验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想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则需要教师深入领会新的课程理念,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需求,摆脱教材、课堂的束缚,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并灵活采用那些能够达到教学目的,有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进行室内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由室内转到室外。这样可为思想品德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亲身体验,并且能够促使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学习《礼貌的力量》这节内容时,笔者就把学生带到室外,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10人为一小组。然后,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用10分钟时间分组排练关于礼貌用语的运用和文明行为的小品。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并将表演时间严格限定在5分钟内。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每一位学生无一例外地进行了排练,并且把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素材改编得非常成功,表演也很到位,同时,也使他们从表演中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知识,认识到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