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鹏程

〔关键词〕 语文教学;美育;审美情趣;朗读;想象;人物;实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8—0033—01

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思想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这种艺术归结为:用心、用情特别是用“美”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所以在教学的每个细节中,都要含着感受美,发现美的思维去实施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堂教学理念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的崇高使命,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 加强朗读,增强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方式之一,朗读的过程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感受课文情感美离不开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有感情的朗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吟诵课文,读者如文章中人物。文章“如出我口”,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纸面,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多方面的感知教材,“不假思索”地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二、 激发想象,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可以说,没有想象,我们就无法发现美、鉴赏美。德国着名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中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想象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东西。”《踏花归去马蹄香》中的聪明画家之所以能画出那一幅令主考官连连赞叹的画面,这与他的大胆想象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感受到教材中蕴含的美,创设美感来激发学生的审美再想象,使学生对美的实物充满激情、领略美的情境,接受美的教育。

三、 评价人物,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鉴赏美的能力,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评价各种人物,认识什幺是真善美,什幺是假丑恶。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对于中学生,教师可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直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人物进行评价,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课文中的美,去鉴赏作者的思想美、情操美和作品的构造美、文采美,以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四、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要通过组织春游、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现实生活,参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自然美、社会美,引导他们动手动脑,描绘美的事物,抒发美的情感,使学生在创造美的作品的同时,陶冶情趣,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作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掘取美,并把这些美通过自己的创造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社会生活中的是非丑美,常常是学生作文时获取冲动和灵感的“激活剂”。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经常观察社会,乐于对社会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引导学生经常议论分析身边的人和事。因为,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是最熟悉不过的了,感情的联系也是最多的,将这些真实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就可称之为学生发现美的过程。引导学生描绘美的事物,抒发美的情感,解剖自我,从而自觉地按照美的标准要求自己,塑造自己认识美的全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确定美育的目的和任务;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确定美育的重点;按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用实施美育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读文、作文、做人、学知识、懂道理、求发展、明人生,全面完成教文育人的根本任务。

语文教学为美育开辟了“英雄用武之地”,美育使语文教育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语文教学能够实施美育,这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征,美育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抽取哲理,捕捉美点,把语文教学变为美育的广阔天地,从而拓展语文教学的定向思维和固定的模式。

编辑:刘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