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洲峰

〔关键词〕 体验型;语文课堂;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9—0085—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体现了教学以人为本的精神,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质所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通过阅读教学中学生、师生、文本之间对话实现的。

一堂有内涵的语文课,应是在教师、学生、文本、生活多层面的对话中,在教师理解、尊重的目光中,在教师智慧灵性的引导下,学生认真读书,悉心倾听,深入感悟,从而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收获,完成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由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心理状况所决定,所以它们对同一种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的独特体验也就多种多样,因此教师要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体验,避免学生违背了文本价值取向的“独特体验”; 避免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的“独特体验”; 避免学生脱离了科学性质的“独特体验”;而正确独特体验的形成和深化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多次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这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体现。因此教师的引导是学生形成独特体验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了解文章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体验,及时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并结合品读文中有关语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在课堂活动中凸显学生与学生、教师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次,教师应该采用恰当的形式及时、灵活、客观地对学生的体验加以评价,保护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教师应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一味地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

例如,教《麻雀》一文时的片断。

师:当猎狗张开大嘴要吃小麻雀时,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落下来,想拯救小麻雀,如果是你会这样做吗?

生:不会。

师:为什幺?

生:(脸红)怕……怕死。

师:你很诚实,其他同学呢?

生:我也不会,因为那样做,不但救不了小麻雀,还多搭上一条性命。

师:“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认为不要增加不必要的牺牲,对吗?

生:我会想,反正孩子注定没命了,我去白白送死,还不如再孵一只小麻雀。

师:这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挺会保存实力的,但是,你难道就忍心自己的孩子活生生被猎狗吃掉?

生:我会像老麻雀那样做,因为以弱胜强是常有的事,不去试一试就输定了;去试试,也有可能战胜对方,论身躯、体力,老麻雀不是猎狗的对手,但爱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亲骨肉被吃掉,为了挽救自己的孩子,死也值得。

师:说得多有道理啊!你有胆有识,勇气可嘉。

老师尊重那些尚显幼稚的想法,并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疏导,最终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让学生的思维在互相碰撞中,互相启迪,互相激励。

在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了学过的苏轼的诗词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学习原文。在经过几次的诵读后,进入师生对话。一学生说:“老师,我发现一个人即使很坚强,在经历多次磨难后,意志也总会消沉下来,苏轼就是这样。” 我问:“为什幺你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说:“这首词是作者贬为杭州通判再迁为密州太守的第二年写的,当时作者38岁,借这首词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作者39岁时写的《水调歌头》表达了乐观旷达的心境。43岁因‘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两年后他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虽表达了伤感之情,却也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的本色。但次年写的《记承天寺夜游》就开始对自己身处被贬境地发牢骚,变得消极起来了。” 我说:“你对苏轼知道的这幺多,连没有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知道,并且能联系苏轼的作品得出这样的见解,真了不起!但是,《记承天寺夜游》真的表现作者的消极了吗?” 由此我引导同学们讨论,最后明确: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他自称“闲人”,一方面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方面来看,正是他有进取心,才会有这样的苦闷。

及时抓住学生的独特体验,进行引导,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编辑:刘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