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霞

〔关键词〕 作文评语;恳切;简洁;新意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1—0033—01

一、评语要因文施评,忌千篇一律

作文评语的目的是成就学生的写作,要有效力,要有意义,千篇一律的评语违背了作文教学目标,也违背了老师的初衷,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南辕北辙。大家常说一些诸如“生活气息不浓”、“不能围绕中心选材”、“描写不细腻”、“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等评语,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或是知道些意思,但由于太概括又不知从何下手,使评语失去其意义

二、评语要用语恳切,忌简单粗暴

一是褒扬过分。如在一些作文中不时出现“上乘之作”、“绝伦之作”“妙笔生花”、“妙不可言”等词语。当然,这不意味着这些字眼就不能出现在学生的作文评语中,但是,我们毕竟是给各方面还不成熟的中学生批阅作文,如果教师简单轻率地冠以这些华丽的词语,就很容易助长学生的骄傲自满的情绪,使他们飘飘然忘乎所以。

二是贬斥过分。如在一些作文评语中出现的“空话连篇”、“病句连篇”、“文理不通”,甚至出现“胡说八道”一类的字眼,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掩盖了他们习作中的成绩,使学生产生厌恶作文的情绪。

三、评语要简洁明了,忌深奥晦涩

一些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往往是十分注重在作文评语的简洁、明了、得体上下功夫。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感情,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比喻、夸张、引用和排比等修辞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启发学生深思,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你的文章像一条缓缓而流的小溪,清澈、流畅;你的文笔像一带跌宕起伏的山脉,自然、优美;你的情调像一方天光云影徘徊的水塘,真挚、感人。愿你在写作的道路上采撷生活中的朵朵浪花,让自己的风格更为独特,更加完美!这是一则抒情性的优美的作文评语,学生在阅读完评语后,心中油然而生起一种美感和惬意,也会让学生在兴奋和乐意中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再比如,当我们看到主题不鲜明的作文时,我们可以用“难识庐山真面目”;当我们读到内容平直的作文时,我们可以用“文似看山不喜平”;针对语言质朴自然的作文时,我们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针对错落有致的文章,我们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学生的作文文采横溢,辞藻华丽,我们可以送上一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如果学生的作文笔法细腻,含而不露,我们可以送上一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通过这些评语,学生知道了其中的长处或者缺点,更重要的是也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四、评语要一针见血,忌隔靴搔痒

“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这是鲁迅先生曾引用过的郑板桥自叙写作心诀的名句,这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原则,当然也是写作评语的重要原则。作文评语要使学生得到实惠,贵在透彻,要褒贬中肯、一针见血,绝不模棱两可、含混空泛。以下两种“隔靴搔痒”的病例务须避免。一是旁敲侧击式的评语。这样的评语可有可无,空白无力,击不到中心。如有的学生写的描写景物的习作,细致生动,但老师的评语却谈观察是如何重要的,或者怎幺培养观察力,而对景物描写本身怎样的优缺点,只字不评。对学生的作文决不能只“识得外面的一个皮壳,须识得他里面的骨髓方好”(朱熹语)。二是笼统含混的评语。常见的如“结构不恰当”“语言不通”“说得不够”等。诸如“不恰当”“不通”“不够”等模糊语言,评语应尽量少用。因为“结构不恰当”,怎幺不恰当呢?是松散还是残缺,是粗疏还是重叠,老师没说明,学生也就一头雾水。至于“说得不够”,指的是哪方面?范围、程度还是质量?学生无法琢磨。这样的评语模模糊糊,必然搔不到痒处,学生也就无从知道如何治“痒”了。

五、评语要富有新意,忌陈陈相因

长期以来,作文的一些评语,全是陈词滥调,历久不变,极少看到新鲜的词语、概念,常常是老师写得发腻,学生看得发厌。当然,这里并不否定评价作文的基本方面和基本标准,因为其中包含着若干规律性的东西。但是满纸陈言套语,毕竟缺乏生气。李渔曰:“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脱套去陈,增加作文评语的科学性、知识性、人文性,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编辑:刘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