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生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文化载体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4—0033—01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中影响师生价值取向、思想行为的环境、思潮、风气等方面的总和。它是一个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比较持久的各种关系,既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又由校园内师生的构成、校长素质、环境营造、氛围形成、名人影响、办学层次等因素决定,是学校的支柱和灵魂。

校园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一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治学态度、校训等要素的集合。二是校风、教风、学风,这些集中反映师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价值取向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对师生的现在和未来影响很大。三是课本和教授课本知识的过程中辐射出来的思想和行为。四是校园固物如校舍、亭台、树木、山水以及这些物件的组合,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一、对旗帜性的东西要不断研究,赋予新的内容

如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校风、治学思想等等,这些是学校历史上产生并较为稳定的东西,在较长的时间内指导着学校的工作,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一是要不断地强化,叫响叫亮。二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丰富它,发展它。

二、把校长的教育思想变为学校的思想,变为师生的共识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它是陶行知教育实践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内涵丰富,高度凝练,充满智慧。把它变成师生甚至家长、社会的共识,变成学校的思想,其教育效果就被加大了。校长必须研究教育,这是职责所在。校长是出思想的,这是角色要求。每一个有作为的校长,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只是层次水平高低不同。在把校长教育思想变为大家思想的过程中,要消除校长性格、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缺陷带给大家的不良影响。

三、要有校园文化的方向感、美感、情感

校园文化应该是多元的、开放的、互相影响的。但在诸多因子中,必定有高品位的、主流的东西,学校的领导者和教育者,要时时关注校园文化诸因子,研究它、分析它,引导校园文化向更高方向发展,要发掘校园文化中美好的、崇高的、深厚的因素,引导学生从感性达到理性,使感性和理性共存,使美的东西触及灵魂,持久发挥作用。情感,最基本的就是爱憎喜怒等。校园中好的东西要使学生喜欢,除了反复发掘美、展示美,还要让师生去参与、创造。这一切,不是凭说教、口号就能做到,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即时研究,投身活动。

四、加强阵地建设,培育文化载体

校园文化是无形的,又是可以物化和固化的;所谓物化,就是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所谓固化,就是通过物质形态把过去的文化活动、思想意识等长期保留。这些物化、固化的物质,如活动记录照片、场馆、专栏、雕塑等,就成了文化的载体。虽然这些东西本身不是文化,一旦给它们赋予文化的元素,让它们承载文化、传递文化,校园文化就可以发扬光大。没有这些载体,校园文化就没有时空,将变得没有意义。

五、重视本校的名人和文化成果的影响

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些中坚力量甚至名人的支撑,离不开先进文化成果的支撑。名人和先进文化成果的层次,决定着学校的层次。从教师和学生中产生的名人和优秀的文化成果,证明产生它的土壤即学校的底蕴是深厚的。这些名人文化成果又可以作为文化宝藏,被大家发掘提炼,丰富学校文化的内容。

六、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

在课文中、知识点中,在授课过程的知识生成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发掘资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所有思维活动中去创造、去积累,从而形成本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坚持思想自由

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思想自由,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要有胸怀和包容心,让时间去雕刻,让实践去检验,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学校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这里的人年纪轻,信息量大,各种思想的碰撞频率高,产生新思想的概率大。对于师生的创造,对于思想领域的东西,可以评价剖析,或褒奖,或指责;可以完善引导,但绝不能用权威和强权去扼杀。有些东西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了,有些像浪花一样随波而去。只有这样,校园才显得瑰丽多彩,丰富隽永。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方面,它的育人功能是强大的,可以通过能动作用去影响,也可以利用学校行为的惯性和社会力量去沉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