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

贴近;现实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8—0115—01

新课标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体现三贴近原则,必须用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例让学生自觉接受和理解该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一、贴近当代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特征

注意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现实针对性,是增进政治课教学趣味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做法。如果教师上课应付差事,不注意搜集新材料,总利用陈旧乏味的事例分析教材理论,必然会降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最新信息,在教学中及时恰当地展示学生身边发生的最新事例,这样既可以补充教材的不足,又可以作为教材观点的有力论据,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素养。例如,在讲“政治生活: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一内容时,我将“为中美关系的发展积累正能量”这则材料作为背景,分析了中美在重大国际问题和两国经贸问题上既有合作又有分歧的根本原因,使学生理解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和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并通过与19世纪腐败、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弱国无外交”的对比来说明国家力量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

二、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增进教学的实效性

政治课教学不仅要体现时代性,紧跟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更要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高中生能很便利地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途径获取新的信息,他们的眼界普遍比较开阔,信息比较丰富,而教材提供的材料往往不一定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搜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典型事例,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政治思想课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在“消费及其类型”这一课中,教师可先让学生交流近日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引出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分类和消费的结构;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如何看待信贷消费等,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与课本知识相联系,从而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贴近社会热点和焦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思维活跃,比较爱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但又存在迷惑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并深入地讨论,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或方法。这既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也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如,为什幺我国要妥善处理中日关系?为什幺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什幺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等等此类问题学生普遍关心,但又在认识上缺乏理性,如果不加以引导,就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因此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联系重大热点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辩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探索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政治生活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这一内容时,若仍然引用教材提供的“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和“全球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拉大”等材料来说明教材内容,学生就会感到平淡无味。于是我向学生提供了热点材料“欧债危机和金砖国家的崛起”,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这一材料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感,学生能积极参与探究,发言很踊跃,这就增强了政治课堂的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我还重视发现学生身边的“热点”和“焦点”。如,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我国个别大城市发生的反日游行示威中的过激行为为何不是理性的爱国行为?”“菲律宾侵犯我国领土黄岩岛,我国为何在菲律宾发生台风灾害之时却要解囊资助?”等等。尽量在教学中使讨论的问题紧贴学生生活,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