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征

〔关键词〕 学困生;自信心;学习氛围;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1—0038—01

根据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照顾到全班同学,争取协调学生学习进度,而不是只给某一些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共同努力,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并以此为方向改变教学策略,在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的基础上保证教学质量。

一、了解学生心理,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1. 了解学生心理。首先,初中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要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否定,就很可能产生自卑的心理;其次,初中生对新知识好奇,刚接触时学习劲头十足;最后,初中生情绪不稳定,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重视初中化学启蒙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在比较熟悉的知识环境下来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自身的自信心。

2. 激发认知欲望。由于中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初中化学的启蒙从“绪言课”开始,这是培养化学学习兴趣、树立良好学习动机的有利时机。教师在切入“绪言课”时,可以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精选几个典型、趣味的实验进行课堂演示,以提问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了解以后化学学习的课堂模式。

3. 有效利用合作实验树立信心。合作学习除了可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外,还能帮助“学困生”在比较熟悉的知识环境下学习新知识,从而建立起自信心。而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游戏竞赛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小组竞赛每月举办一次,可以采取模拟实验、化学知识抢答等形式,鼓励小组分工合作,这样,“学困生”就可以在集体的力量下不断进步。通过公平的游戏竞赛,“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愿望得以满足,并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习内容,拓展知识量,从而促进对“学困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创建师生“一帮多”与学生之间“一帮一”的学习氛围

首先,化学教师应该平衡自己的态度,避免使“学困生”产生被排挤的感觉。对于“学困生”课后的困惑,化学教师要尽量理解其基础差的现实,站在学生“学不懂”的角度给予耐心的讲解,绝不能鄙视或责骂。必要时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采取课后“一帮多”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补充,让“学困生”尽快赶上班级进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辅导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耐烦、任意吼骂学生的情况,学生对其信任度就可能大大降低,无论以后怎幺努力都弥补不了对学生心灵的伤害,“学困生”转化工作也将前功尽弃。

其次,由于“学困生”在班级“地位”低下,内心的自卑往往让他们更加排斥化学这门课,导致“学困生”学习更加困难。因此,要想增强班级凝聚力,拉近“学困生”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就可以采用“一帮一”的方式,鼓励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主动与“学困生”进行交流,不仅体现出班级的关爱,还可以帮助“学困生”找到学习方法,解决化学学习中的困难,让“学困生”感受到自己一步步的进步,从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三、从终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终结性评价而言的,终结性评价只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形成性评价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无论是平时表现还是考试成绩,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应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种友好、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学困生”摆脱困扰,为以后摘掉“学困生”的帽子提供机会。

形成性评价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其二是学生自己的评价,其三是同学之间的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平时的课堂回答、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的记录,客观评价“学困生”的学习表现。学生则可以通过记录作业档案、课外阅读档案等来进行自我评价,呈现出自我监督的状态,“学困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反思中得到激励,还可能无形中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化学教学方面,教师要想帮助“学困生”转化,就得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奖励,比如设置“最佳进步奖”,每次小测试之后,谁进步很明显,就给谁相应的奖励。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学困生”的转化是关键。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想尽方法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并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困生”不断进步。

?笙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