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轩

按照常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肯定比学生高,若参加同等类型的考试必定胜券在握,至少不会输给自己的学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十多年前,某县曾让高二教师同时参加当年的高考,以确定暑假后高三教师人选。结果发现,语文卷中的议论文写作,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竟然达不到一类卷的最低评分标准;某大城市曾举行过一次师生作文评改比赛,结果也发现不少教师写不过学生。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有一点应该承认:社会有分工,位置有不同,事物有分类,术业有专攻。在应试教育的格局下,学生常年都在“备考”,整日在题海里遨游,且身经“百战”,其做题能力当然超强,和“述而不作”、体力和精力都非最佳状态的教师相比,“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正如一个卓越的军事家有可能不会打枪,一位高明的医生有可能不会打针,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有可能不会砌墙一样,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可能不会考试。因此,以考试的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教得好不一定考得好,考得好也不一定教得好”,此话在理。在新课改中,教师已告别了过去那种只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单一教学方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而是承担着学习者、研究者、组织者、引导者等更多角色,不仅要传授课程规定的科学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国家建设的一代新人。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是否达标,仅凭一纸试卷就评定教师的优劣去留,既不公平,也失偏颇。

我们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不能以任何堂而皇之的理由损害教师的尊严和威信。岗位练兵也好,提高素质也罢,考试也应该在教师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进行,更要和学生分开时空,不宜大张旗鼓,不宜老少同堂,更不宜公布成绩。要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教师罢考,“甩笔而去”,搞得干群关系紧张,同行意见分歧,既不和谐,也不明智。

诚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抓教师能力的提高无疑是正确的。但也应该从教师的现实处境出发,给予其更多的人文关怀。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转型情况复杂,教师群体待遇差、压力大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实事求是地解决他们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待遇,减轻他们的负担,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以增强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才是提高教师质量的最佳途径。这比人为施压,把教师拉进考场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要有效得多,这也是学校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