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富春

4月23日是国际读书日,4月也是我国设立的读书月。在芳菲竞相绽放的美好春日里,读书成为一段时节的主题。

书籍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中记载了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进程中的探索和经验,蕴含着文明的精华。读书不仅会增加人类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

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从时间维度上,都是历史中的一个节点,其存在和发展演进,都离不开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而这一过程进行的深度和广度,往往决定着发展创新的程度。由此,不难理解,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一个崇尚知识的民族所聚集的能量必定是无比强大的。国土面积、人口相当有限的以色列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其全民热爱阅读、科技教育发达、现代化程度高密切相关。

自古以来,对于读书的益处,中外名家有着众多理解和认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是不分种族、国界、宗教信仰的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毋庸置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籍的呈现形式和传播速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也直接改变着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传播的介质和速度更是有了质的飞跃,人类迎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时代,拥有信息的多寡,处理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发展和前进的脚步。较之以往人类大多通过书籍这一介质传播文明,如今,文明传播主要载体的书籍的外延已大大扩展,电子书、数字报刊、各种数字文化产品,互联网上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知识。经过数字技术转化和互联网的极速传播,人类文明的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以传播,由此,人类社会也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下中国,在改革发展的激流中,全民族的活力和强大动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释放出来。这是一个人人都心怀梦想、人人都有机会的伟大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成为时代的主题。

一个以创新为主题的社会,需要人们拥有强大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至此,才能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由此看来,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多读书”、“读好书”是何等的重要。故此,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特别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作为培育下一代的教育事业,神圣而光荣。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好读书”则未来充满希望,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担负起建设书香校园的重托,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广泛涉猎来引导学子徜徉书海,探索未知;同时,要对各种介质的信息传播持开放态度,鼓励和引导学子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陶冶情操,让各种媒介的知识拥抱课堂、书桌,使数字时代的孩子们浸润在浓浓书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