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永勇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师资水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2—0020—01

经过多次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和改革实验,广大教师逐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落实过程中,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人才观、师生观、教育观,课堂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得以体现,学习方式实现了向自主学习的转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变化。在推进课程改革实验中,农村小学作为参与课改的一大主要阵地,与城区小学以及乡镇中心校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推进村小课改,实现课改的均衡发展,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

一、农村学校课程改革现状

1. 学校办学条件落后,新课改缺少硬件支持。农村小学大多地处偏远,在地域和交通方面处于劣势,而且由于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学生转入城镇学校就读,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不足百人的“袖珍学校”。有限的经费很难维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致使学校办学条件非常落后,信息化普及程度低,落后的教学手段给农村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困难。

2. 师资水平差,课改进程慢。由于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好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异的农村小学教师利用近年来县城学校公开选拔的机会进了城,造成农村优秀教师资源外流;加之近几年农村学校新分配教师大量增加,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由原来的“两头大、中间小”现象变成了“年轻教师占多数”的现象。而年轻教师居多,虽则他们知识结构新,接受新东西能力强、速度快,但教学经验严重不足,而大量优秀教师外流则导致这些年轻教师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引领,他们只能在学习中实践探索,很难在短时间内担负起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担,搞好课堂教学改革就很困难。

3. 校本培训举步维艰,教师素质提升缓慢。校本培训是新形势下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措施,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开展起来。表现在:农村小学规模小,多数没有平行班,没有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来共同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互动交流,像“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就只能在跨年级同学科之间进行,收效甚微,对一些教材、教法的微观研究更谈不上深入、高效。要想提高教学研究、互动交流的实效性,就只能打破学校界限,在几所学校的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进行,但这样的活动根本不可能经常开展,否则,既不方便,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加之农村学校布局分散,经常性地开展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活动也不现实。

二、建议和对策

1. 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目前很多地区都存在着很多 “麻雀学校”,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 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并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让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小学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节省开支,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的作用,又可解决农村小学师资紧缺的问题和学生大量转学的现状,从而加快农村小学的课改发展步伐。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课改能力。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彻底改变农村小学教师对课改的观望态度,让每个教师感觉到课改势在必行,不改不行,而且只能进不能退。二要加大课改培训力度,在继续实施省培计划、国培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让理论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的始终,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实践与理论中层层推进。三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议上级部门能成立“课改讲师团”,继续实行“送教下乡”。通过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给教师一个范例,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帮助教师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让农村教师在家门口学到先进的课改经验。

3. 制定优惠政策,留住乡村优秀教师。农村教师主要是因为在工作条件方面与城镇教师存在着巨大差异,从而导致农村优秀教师不断从农村地区涌向城镇学校,造成了乡村学校师资的匮乏。建议上级部门在改善农村小学教学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向农村教师倾斜的优惠政策。如评优选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方面提高限额分配指标,让乡村教师感受到呆在农村小学的优越性,真正做到城乡教育公平,才能让优秀教师愿意留在农村。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