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关键词】 数学教学;口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2—0100—01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是开启小学生数学思维之门的钥匙。数学新课标提出:“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熟练掌握法则,提高记忆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让学生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 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和良好的口算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和精力旺盛、记忆力好等学习优势,在平时的口算教学中若采取游戏、比赛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他们就会积极投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口算能力有两种重要的训练方式:一种是视算,学生自己看题目经过运算得出结果;一种是听算,教师读题,学生边听边运算得出结果。训练时,教师可以将这两种形式交叉使用,避免学生疲劳和厌倦,调动多种感官,提高训练效果。口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做到认真、仔细、迅速。有的学生在熟练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难免马虎大意,没看清题目就着手计算,如把“65”看成“56”,把“+”写成“-”,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再熟练的方法也难免会出错,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算后验算的好习惯。

二、重视算理教学,注重方法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认为口算内容简单,没必要讲解,给出题目让学生算,只要结果正确就达到目的。其实学生往往用的是笔算法则,大都在脑子里列算式,最后口述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误以为口算没有笔算快速、准确,就对口算训练提不起兴趣,甚至还会讨厌口算。因此,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定要重视口算算理教学,督促学生按口算法则进行练习,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如,口算“12×3”时,要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算理,即3个12就是3个10和3个2的和。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的组成上,进而说出结果。有的学生还会说出12×3是3个12连加,即12+12+12=36,这种算法也是正确的。对于不同的方法,只要符合算理,教师就要肯定,表扬。只要经常训练,让学生养成快看、快想、快记、快说等习惯,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竞争能力,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口算能力。

三、加强口算训练,掌握口算技巧

口算是解决数学问题最简单、最基本的方式,又是数学学习的灵魂。从低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到高年级的分数、小数四则运算,处处都会用到口算。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教材内容,合理设计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口算练习,每节课都安排5分钟左右的口算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使学生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同时,教师要经常变换口算的练习方式方法,做到方法灵活多样。如让以开火车的形式直接说出得数、对口令、夺红旗等数学游戏,还有如自算(自己在书中找口算题,规定时间内看自己能算对几道)、互算(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通过对比,来提高口算能力)、口算竞赛、抢答案等竞赛形式,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此外,除了课堂练习之外,还可以建议家长多为孩子提供训练的平台,注重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比如,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家长鼓励孩子口算出购物的钱数,适时为孩子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孩子积极地思考,主动探索口算规律,掌握口算技巧,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