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东

【关键词】 新课程;学校管理;学生;教师;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4—0034—0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管理的变革首先是理念的变革,关键是体制的变革,最终是文化的重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现行学校管理与课程改革构成了矛盾。为适应课程改革推进的形势,学校管理必须发生相应的变革。那幺,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体现创新,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做了如下探索。

一、以学生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主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摆在主体和中心的地位,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需求,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人本管理的着眼点和目标。我们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心爱护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的管理理念要求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因此,在管理目标上,要求教师摆脱传统课程模式,改变那种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教师是教材的复制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容器的状况,把教师和学生从过去教材统治人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以真实的自我进行交往互动。

在管理过程中,要求学校管理者能够自觉地按照制度条例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做到管理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管理方式上,要求改变学校管理者占支配地位的状况,充分号召学生参与管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在课余活动中,能够施展才华,锻炼能力,得到身心全面的发展。在管理内容上,学校管理者不该是什幺都管,也不该是只管大事不管小事。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修养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管理结果上,要注重达到管是为了真正的不管的效果,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以教师为主,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分析,充分认识教师角色的特点,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真正树立起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教师要参与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课程改革后,课程开发的部分权力下放到了学校,教师拥有了部分课程的开发权,作为学校主体之一的教师成了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其次,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再次,教师还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作为学生的同伴,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并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三、加强学校民主课堂的建设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共建,有着鲜明的民主、平等、和谐的特色。学校民主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的应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力的分配,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习惯,然后才是知识技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主演”而学生则处于“观众演员”甚至是“观众”角色的现状。

四、从少数人员的管理转向多数人员参与的管理

少数人员管理学校使得权力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会产生主观专断和任意办事等不良现象和作风。它不利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不利于师生员工自身权利的体现和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实行学校民主管理,要转变管理观念,从少数人员的管理转向多数人员参与的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有权力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形成全体教职工充分参与的内部氛围,全员参与、校务分担、共同经营。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强调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意识,积极投身于学校管理,发挥出智慧和潜能,不断地创新。

五、从学校管理学生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

由于缺乏对学生深入的了解,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常停留在表面,常用行政手段对学生加以强制性、命令式的管理。这种缺乏理解与沟通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学校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开展。实行学校民主管理,要转变管理观念,从学校管理学生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学生自我管理是以自我认识为基础,通过自我体验获得认识自我的情感动力,最终实现在自我行为上的自我监控。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