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学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认识;机制;科研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30—01

名师工作室是教师组成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共同体,它具有学习共同体的基本要素:有共同愿景;有“和而不同”的氛围;有合理的规划和运行机制。从我们掌握的材料来看,兰州市大部分名师工作室在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结了相关的经验,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名师工作室在其活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识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对名师工作室的性质、宗旨缺乏明确认识。名师工作室旨在搭建包括主持人在内的成长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更有效地提升整个团队质量水平。目前,对“什幺是名师工作室”“我为什幺要参加名师工作室”这类问题的理解,不少工作室的主持人与成员之间理解并不一致。

2. 对自身的职能、责任缺乏明确认识。名师工作室是集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团队。名师工作室担负着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相结合,推进当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光荣使命,无论是主持人还是核心成员,都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

3. 部分成员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较差,专业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被动性。

二、运行机制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名师工作室健康运行、发展的前提是强有力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兰州市名师工作室是由兰州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评审、组建、管理和考核的,从设立的主体看,工作室是官方的。目前,部分名师工作室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两种偏向。

一是名师工作室组建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较少过问,更谈不上指导;名师工作室活动的时间、空间、物质环境、经费等基本外部发展环境得不到充分保证。兰州市教育局出台的《金城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中对相应人员的待遇有明确要求:“名师工作室专家团队、核心成员所在单位对其从事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应按照增加5%-10%工作量的标准进行考核。”可实际上,有些学校对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支持不够积极,也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名师工作室的带动作用。另外,市教育局每年为每个名师工作室核拨活动经费,明确要求由领衔名师负责制定预算、具体开支,所在单位负责审核,做到专款专用。但在现实情况下,部分学校费用到学校账面后,领衔名师并没有支配权,专款并未专用。

二是一部分名师工作室行政色彩比较浓,领衔名师多由学校一把手担任。这种带有官方性质的名师工作室,除了方便支取活动经费,方便提供活动条件,真正务实的教研活动很少开展,因为领导本身承担有多种繁重的行政工作,没有余力关注名师工作室的发展。

要切实发挥名师工作室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建立并实施名师工作室长效管理机制,要将相关措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名师工作室本身并非行政工作机构,要去行政化,让其成为真正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三、科研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名师工作室都把开展教育教学科研作为名师工作室发展和成员专业化成长的动力和途径,然而无论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已有的对名师工作室的评估结果来看,教育教学研究依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1. 教育科研的目的偏离方向。有些名师工作室成员把开展教育科研的目的定位在“获奖”“发表”,为晋升职称提供“硬件”,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偏离了教育科研的初衷。有的是奉命科研,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科研命题,研究者自身缺乏源于破解现实教育实践问题的激情和动力。

2. 缺少针对工作室发展的规划设计。不少的名师工作室从主持人到核心成员对于自身的发展远景没有清晰的思路,经过一个周期,工作室最终要达成怎样的目标,主持人、核心成员要有怎样的提升,这些都没有定位,从而造成工作室成员研究意识不浓,研究缺乏系统性。

3. 课题形式主义。名师工作室的教育研究课题应该源于教育实践中的难题,经过对教育实践中的难题进行调查、分析提炼转化为课题。可现实生活中,有些名师工作室的研究则缺乏问题意识,对于为什幺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围绕什幺问题展开,应凝聚的方向是什幺,始终缺乏清晰的认识。更像是为了有形式上的成果而做的课题。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172)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