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国

【关键词】 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树立信心;家长配合;授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8—0042—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课堂理念在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全面实施。新理念实施不仅给课堂带来了生机,而且涌现出了一大批勤奋好学、思路开阔、创新意识极强的学生。然而,在这些“富有群体”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数学学困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能放弃这些所谓的“学困生”,不能让他们一直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热情地关心他们,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让学困生能够达到正常水平。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纠正不良习惯,树立学习信心

1. 改变交流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与学困生的交流方式,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耐心和爱心唤醒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难度较小的问题提问他们,让他们通过回答正确问题增添对课堂的兴趣,在表扬声中重新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耐心,与他们进行更多的心灵碰撞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脱离学困生的队伍,更快地进步。

2. 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学困生普遍会对数学缺乏兴趣,不想上课,甚至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为此,教师应该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通过多样化的授课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将游戏融入教学,将动手展示融入课堂等等,通过多样化的授课模式,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更好地融入课堂。

3. 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大部分学困生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普遍存在字迹潦草、不会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检查等问题。为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及时关注,循序渐进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并逐步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与家长配合,共同督促

1. 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沟通合作。部分学困生家庭情况较为复杂,教师应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一方面可以及时将学生学习情况转达给家长;另一方面可掌握学生回家之后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进步。

2. 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制订辅导计划。教师要与家长在沟通交流中达成共识,共同制订相应的辅导计划,并做好两方面的督促作用。计划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家庭情况来制订,方法清晰、目的明确。

3. 对辅导情况定期检测。学困生辅导成效需检测才能得出结论,为此,教师可与家长商定检测方法,评价多以鼓励、激励为主,让学困生保持积极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摘掉“学困”的帽子。

三、教学中加大关注力度,适当改变授课策略

1. 课前安排预习。课前预习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也依赖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帮助学困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对课堂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对课堂内容形成初步的理解,但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课中加大关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困生普遍存在不积极回答问题、不举手发表看法的情况,即使心里有答案也不主动表达,将自己置身于课堂之外。为此,教师需要加大对学困生的关注度,强调并构建一种不懂就问、回答问题最光荣的课堂氛围。适当情况下也可对学困生点名提问,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克服胆怯的心理,同时也为他们主动提问扫除障碍。

3. 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对于学困生来说,完全掌握课堂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样课后的查漏补缺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学困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纠正和辅导,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帮助学困生建立每日的重点笔记、错题集等等,每日对重点内容、易错内容进行回顾和复习,加深记忆。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细致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既要帮助他们改变对数学学科的思想认识,还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