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军

【关键词】 《红楼梦》;人物形象;林黛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4—0098—01

林黛玉是作者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潇湘妃子”,这无疑是曹雪芹对她的一种近乎神仙般的仰慕,而潇湘馆的竹子更是作者对林黛玉人格的一种赞扬。作者虽倾情如此,最后却给了她一个悲剧的结局。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林黛玉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由此可见,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那幺,她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儿?她又因何能在大观园的女性中脱颖而出?又是因何而感动读者,成为古典文学长廊中青春永驻的人物形象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对林黛玉进行全面研究,以期求得更为准确的结论。

一、纯洁直率,无心机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林黛玉当面对宝钗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其实,林黛玉怀疑宝钗是有原因的,而当林黛玉处在孤苦、愁闷的心境下,宝钗给她捎来一点燕窝并与她说了几句悄悄话之后,她就把心都掏给了宝钗,把内心的秘密都说给了宝钗。可看出,林黛玉仅凭几件小事就相信了宝钗,不仅改变了对她的看法,还把自己过去对她不尊敬的看法也直率地告诉了对方,并不是她幼稚无知,而正是反映了她朴实纯洁而又直率的美德。

二、自命清高,器量很小

从EQ来看,人人都会觉得林黛玉的缺点比优点多,她的器量很小。比如,薛宝钗的母亲托管家送花给姊妹们,送花人顺路送了过去,最后才到黛玉的住处(因为她住最远)别的姑娘拿了花,好歹会和管家说声谢谢,她却拐湾抹角地问是不是大家都有,管家不懂意思,诚实回答:“大家都有,这两支是姑娘的”。黛玉听了竟然冷笑道:“我就知道,如果不是别人挑剩下的,也不会拿到我这来。”黛玉自幼丧母,少女时期又丧父,只好投靠祖母和舅舅,寄人篱下,个性好强,把自己弄得像纸老虎,其实空架子里藏得是一颗比豆腐还软的心。她还有些刻薄,刘姥姥为了弄点银子度过荒年,阴错阳差进了大观园,逗得贾母无比开心,不喜粗人的黛玉却私下称这位老太太为“母蝗虫”。

三、叛逆的精神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五美吟》中,她言绿珠,说绿珠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咏红拂,赞扬红拂私奔的壮举;在酒筵上,她竞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但是生在当时的社会,她注定是一个悲剧。

四、与贾宝玉的感情

林黛玉的悲剧,更集中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黛玉恋爱之所以成为悲剧,直接看来像是由于这两个人的性格铸成的,但宝玉的过分兴趣广泛,黛玉的过分晦涩、疑忌,也是他们悲惨爱情的客观因素。宝、黛二人最后诀别的场面,作者故意在同一时间,一个结婚一个惨死,一阵隐隐得鼓乐声传到潇湘馆,做了黛玉的葬歌。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而这也正是她精神之美的闪光点。这种美超越时代,超越生死,是她人生中的辉煌所在,也是她在读者心中引起震撼的原因所在。

五、诗人气质的少女

在大观园众多富有才华的少女中,林黛玉是最具诗人气质的。历来有钗、黛并举的看法,但是创作最多的是林黛玉,她不仅有敏锐的感悟力,又具备足够的才气与创作自觉。她把作诗作为抒发情怀、寄托理想的唯一手段。鲁迅先生指出:《红楼梦》的价值“其要点在敢于写实”。作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首先必须要求“细节的真实”。可以说,没有林黛玉所写的这些诗词歌赋,林黛玉的形象就不会如此丰满。一首葬花诗,立即把林黛玉这个典型人物推到一个新的精神境界,并且使她心灵深处的隐秘活动历历可见。

总而言之,作者曹雪芹通过多方面、立体地把各种生活场面同时展现出来,精心刻划了林黛玉这个典型形象,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旧时代的中国女性在优秀古代文化陶冶之下,所具有的一切美丽和诗情。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