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琴

(山丹县幼儿园,甘肃 山丹734100)

一、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吸引幼儿亲近数学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教师可将数学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的隐形时间引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感知数学、学习数学。例如,在区域活动时按进区牌的对应标记找区,在盥洗时让幼儿踩着小脚印的标记排队等候,让幼儿按标记找自己的小毛巾等,这些都是让小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较等数学内容的机会。再有,在幼儿吃午点时笔者巧妙地将“神奇箱子变变变”的游戏贯穿于这一活动中:请大家来摸一摸,当摸到后,说出摸到的饼干是什幺形状?有的幼儿说是三角形,有的幼儿说是圆形,有的幼儿说是正方形的,还有的幼儿说是长方形。在吃的过程当中,笔者继续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饼干变成了什幺形状。在游戏的氛围中幼儿边细细品尝,边新奇地关注饼干形状的变化,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还有,在生活中可引导幼儿和同伴比比个子的高矮、手脚大小……这些一日活动各环节中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因素,教师都可有效利用。它帮助幼儿学会运用数学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模拟生活游戏是幼儿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掌握幼儿的认知特点,创设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环境,以此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们经常利用“娃娃家”来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如让幼儿数娃娃的个数以及根据娃娃的大小给娃娃排队,对娃娃家的摆件进行分类摆放,以及对碗筷进行一一对应摆放等;或让幼儿认识娃娃衣服的颜色,并按颜色对娃娃家的物品进行归类,让幼儿在游戏结束后按颜色标记把物品放回原来的位置上。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也会变得很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会变得生动起来。通过参与活动,将小班数学知识加以生活化,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吸引幼儿亲近数学。

三、利用主题活动,开展数学游戏活动

在小班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小班幼儿数学发展的要求与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数学情境,寓数学教育于幼儿的活动之中。

如在“我喜欢的水果宝宝”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水果店”情景,将水果按不同的颜色分类摆放,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还利用小班幼儿对水果宝宝的喜爱进一步设计“小熊的生日会”活动,引导幼儿根据水果的大小、颜色、长短等特征给小熊制作漂亮的水果拼盘,并按ABAB等规律对水果进行排序,让幼儿感知水果排序的规律美;开展“送爱心水果”活动,引导幼儿把5以内的水果按数量进行分类,进一步理解5以内数字的实际意义。既丰富了幼儿的数学知识,又帮助幼儿获得了同伴间的互相友爱,懂得了分享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以游戏为手段,促使幼儿主动学数学

我们利用幼儿爱玩的天性把游戏融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或者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教学游戏中,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比如,在教幼儿“认识5以内的数”时,为了丰富数学活动形式,设计了“喂小动物”“找出小动物爱吃的食物”的数学游戏。让幼儿观察小动物身体上的点数卡,然后把相应数量的食物插进小动物帽子的洞洞;并提醒幼儿边插边数数,直到把洞洞插满,最后说出小动物吃了多少东西。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给予纠正,从而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改编后的游戏幼儿玩得更感兴趣,更有实效性。如“小兔跳”是个传统游戏,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5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五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五下”。既运用了听觉又运用了运动觉来感知数量,这些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又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游戏化的数学学习氛围不仅使幼儿轻松获得知识,还体验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