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祎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有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125—01

曾经有这样一个事例:“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多少岁?”问题提出之后很多学生绞尽脑汁最终得出43岁这个自以为正确的答案。他们是这样思考的:因为75+32=107,不会是船长的岁数,相乘相除也都不合适,因此只能相减,故得34岁。这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奠宙在“21世纪创新教育论坛”上所讲述的一个真实问题。很明显这个问题是没有准确答案的。一个看似通俗简单的问题,却忽悠了许多学生,学生之所以这幺回答,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所有问题都应该用题目中的数据去计算解决,并且数据要全部利用,其思维与结果令人深思。在倡导“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今天,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今天的课堂在热闹精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低效的情境创设。课堂上的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而很多情境创设显得牵强附会,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有时情境的创设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其教学效率可想而知。以《乘法分配律》为例,如果创设了这样的情景:爸爸和妈妈都爱我,就是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那幺a(b+c)应该等于什幺呢?试想学生会联想出来吗?

2.无效的课堂提问。最典型的是观察画面并提问,以《认识乘法》为例,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幺发现?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小桥等。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在不停的流动!生3:我发现小桥上有两只白兔,它们是要到桥这边来呢,还是要过桥去。时间在一个个不着边际的发现中过去了,学生意犹未尽,不断有新的发现,但却仍旧是在“看图说话”,感觉是语文的说话课,这都是提问题太随意造成的。有时提出的问题或空洞笼统,或难以理解,或给予学生的时间不足,造成接受困难,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出现上述场面,也不足为怪。

3.形式的合作探究。教师虽然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学生如何开展合作与交流缺乏指导,流于形式。发言者仅仅是那个“代表”,更多的学生只是“陪客”、旁听者。这样的合作学习,场面看似热闹,但结果只是“蜻蜓点水”。表面上演得是热闹非凡,而实质上却是收效甚微。

4.泛滥的课堂评价。虽然每个学生都喜欢老师的表扬,但表扬绝不是多多益善。相反,过度表扬是有害的,容易导致学生心浮气躁,不利于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数学思考。

二、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适时有效地进行情境创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课上的情景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是否有效。

2.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提问。课堂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促使其知识内化。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3.切合实际地进行合作探究。合作学习首先应该作为一种意识来激发,其次是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该关注实际效果,注重知识本质;不能操之过急,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此外,不能漠视教师的有效引导,当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偏离目标、脱离本质时,教师就要及时引导矫正偏差、纠正错误、更改策略。

4.把握时机地进行多元化的课堂评价。首先,评价要适时适度。既不能滥用评价,也不能吝啬评价语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及时地给予评价。其次,引导学生主动互评。评价学生,教师不能“专权”,要学会“让权”于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使课堂教学十分有效。最后,注重评价的发展性。新课改倡导发展性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向“会学”迈进。作为教师,要转变评价的观念,不能急功近利,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