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县城关第一小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课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首次把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幺,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一、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让学生同步阅读课外书籍,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让学生阅读与课程教学同步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可以向学生推荐《世界上下五千年》。在起初的阅读课堂上,教师不妨选一些精彩的美文,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引领学生进入欣赏与感受的情境。接着介绍一些好书的梗概或一个精彩的人物或几个精彩的片断,吸引他们去阅读。

其次,教师平时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应类型的书籍。学生的年龄、个性不同,兴趣爱好也都不同。对于内向型性格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童话、民间故事类读物阅读,对于调皮型性格的学生,可以推荐带有探险色彩的作品阅读,比如《海底两万里》《环游地球八十天》《吹牛大王历险记》等。

二、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利用读书故事会,激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当老师讲完故事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老师示范讲,让学生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其次,学生自己讲,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每周可以举行一次“故事会”。故事会上学生轮流上台讲,或同桌互讲,做到人人必讲。学生为了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大多数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其次,利用媒体传播,进行兴趣转移。利用小学生喜欢电视的特点,关注电视节目,引导他们读一些高雅的、健康的文学书籍。如《西游记》《宝莲灯》《封神榜》《八仙过海》等已经拍摄成电视剧,可以利用此契机,渲染电视情节引导学生畅快地阅读原着,享受阅读原着的快乐,促进学生阅读名着。

三、营造氛围,建立机制

俗语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室里可创立“图书角”,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充足的资源,并不断补充更新,使他们能随时阅读,让“图书角”成为一眼不断流动的水源,长久地保持住学生鲜活的阅读兴趣,渐渐形成热爱阅读的书惯。优雅的校园读书氛围是学生喜爱读书的前提。要让每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学生读书、学习的地方,随时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接受书香的感染。比如,我们学校在教学楼休息厅建造了课间书吧,在走廊用玻璃镶嵌上名人名言、科学家的故事、成语故事等,还有班级墙报,围绕“红色经典,英雄榜样”来设计,内容可以更换,使校园到处洋溢浓浓的书香。课外阅读兴趣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因此必须要建立激励、评价与监督机制,不断强化以养成兴趣。

四、躬亲示范,给学生树立爱读书勤读书的榜样

常言道: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读书兴趣与习惯的培养亦是如此。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孩子,只有热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热爱读书勤于读书的榜样,以家庭学校的书香,熏染学生,吸引学生进入热爱读书的境界。

五、注重个别关注与交流,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感、成就感

渴望被人关注,永远是每一个学生的心愿;成就感永远是学生进步最大的支持力。为了让学生永久地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就应该经常关注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让学生在交流讲解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收获和成功,获得课外阅读的愉悦与满足,不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渐渐地使读书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永久的志趣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