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第四中学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数学学科上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未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因为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学习困难,而严重影响总成绩的提升。一般情况下,这部分学生队伍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不断壮大,因此,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在授课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提升,更需要给予这部分学生适当的关爱,帮助抚平忐忑,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自身因素。首先,部分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从教学内容来看,高中数学本身难度相对来说较大,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学起来十分吃力,引起学困。其次,学习方法不得当。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依然习惯于初中养成的学习方法,殊不知高中数学知识在难度和深度等方面与初中完全不同,是否及时预习、巩固、复习等,将会直接影响到对整体知识点的把握。最后,意志力薄弱。高中是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同样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也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这就需要练就一颗坚韧的心,拥有战胜困难、不抛弃不放弃的恒心和毅力。

2.教师因素。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在高考压力之下,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困生数量不断增加。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应试教育状态之下,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无助感,需要教师及时地关爱和引导,更需要教师从心理方面帮助学生燃起希望。

二、转化策略

1.注重表扬和鼓励,增强信心。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例如多提问、多鼓励、多表扬等等,给予学困生希望和信心。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合理地布置练习内容。例如,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适度降低作业难度,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帮助他们在练习中获得成就感,提升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之外,教师也需要给予这部分学生足够的关爱,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地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直面问题,使他们能够降低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创新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授课模式当中,主要为学生机械性地听课和练习,这种传统授课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需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的基础水平,不断创新授课模式。一方面,在授课方式方面,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模式,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需要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充分运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打造兴趣课堂,帮助学生在一种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3.给予方法上的指导。首先,要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算理、运算规律、运算法则等,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尽可能地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在理解本质的基础上更好地驾驭算理方法。其次,表扬鼓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在日常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促使学生养成“正确审题、规范答题、仔细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通过家校联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获得家长的配合是学困生转化的外部条件,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性是不容忽视的,但部分学困生家长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学生学习的过程,甚至在学生成绩不佳时表现出斥责、失望等行为,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因此,教师需要与家长达成默契的共育模式,帮助学生提升信心,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高中阶段数学学困生是普遍存在的,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耐心、细心、爱心、恒心”,在学困生转化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寻求高效的转化策略。同时,要注意学困生情感态度的变化,给予关爱和引导,培养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及不断进步的勇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困难,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