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文峰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是作者审美观点、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呈现,从形式风格到具体内容,无不蕴含着美,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好材料。在此,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一些方法与同行作一交流。

一、让学生在对比中体验形象美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只有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对比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的少爷公子们这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样强烈的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就会出现在眼前。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进而不断提升审美能力。

二、让学生在想象中品味意境美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教育、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对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对美的鉴赏力更是谈不上。因此,教师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境界。为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进入诗中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引导,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让学生在文字咀嚼中欣赏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去咀嚼、去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引领学生推敲传神的词语。一般来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神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如,《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写道:“那幺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如果引领学生去细细地咀嚼、品味,就会让学生徜徉在美的境界里。

2.提醒学生欣赏优美的句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的,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山、水”的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朗朗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的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的强烈情感。

3.引导学生咀嚼富有个性的对话。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思考,为什幺这句话有人讲合适,有人讲却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回忆起指导员对他说的一句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幺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既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又是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对话既反映了指导员的精明果断,又衬托了老班长肩负重任的事实,表现了长征中红军官兵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琢磨富有个性话的语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让学生在朗诵中升华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朗读课文又是体验升华情感的有效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学习语文的能力,接受思想情感的陶冶。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以美育人,以美怡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