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丹县东街小学

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只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达到深度融合,才能轻松构建智慧课堂。那幺,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打造智慧课堂呢?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活课堂

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引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教学。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由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只能靠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而学生的想象需要借助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学生从未涉及过,能想象出来吗?为此,笔者搜集了圆明园的有关资料,制成课件,学生通过画面,目睹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后,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片段,当学生看到英法联军抢、夺、烧、杀时,感受到了他们的贪婪、野蛮。这样,教师不必再辛苦地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主旨,学生早已义愤填膺,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二、借助网络,培养学生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朗读训练,解决了老师费时费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大问题。如执教《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上课伊始,笔者激情导入: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在呼唤和平,可是现实的世界和平吗?然后,播放相关课件,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体验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当看到战争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学生们无比震惊;当看到战争后孩子们遍体鳞伤、流离失所,学生们无比愤怒。最后,让学生伴着音乐朗读课文诗句。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自然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不必教师吃力地指导,卖力地范读。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幺,多想想几种可能性。如,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我让学生说出课文中描写的哪些景物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乡下。学生找出景物后,我播放课件,展示“瓜藤、芍药、笋”等。接着,把乡下风光的视频资料和其他相关内容按照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类型进行分类,并以一定的链接方式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然后,让学生在这些景物名词前加上一些表示颜色或形状的词,并加上动词连起来读,感受画面的美。最后,引导学生,这幺多景物搁在一块儿,咱们可以用什幺词来形容?学生答:瓜果飘香。这样,使抽象的文字直观化,既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是对文章内容的一种“梳理”。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在语言表达训练中,教师可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4.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信息技术可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几乎所有方面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予以辅助,如,片段写作能力的训练,教师完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或人或景或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知后,即兴写作。对于写得好的,通过实物平台马上投在大屏幕上,这样便于点评,真实直观。又如,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办刊,既做编辑,又做作者;既做设计师,又做美术师。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调查采访,既要设计、发放问卷,又要统计数据,还要撰写报告;既要自己努力,还要交流合作。其间,他们的能力会提高。

三、基于信息技术,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要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那种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的弊端,“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难题迎刃而解。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不仅能使师生更好地利用课程资源,还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合作学习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便利条件。新型课堂结构不再是教师主宰课堂,教师不再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教师由“讲师”变成“导师”,成为学生在线学习的合作伙伴和指导者。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人机互动式合作、师生引导式合作,这使得合作学习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借助课件开展合作学习,使得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这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型课堂结构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