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第二中学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艺术性,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更蕴含着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浓厚的个人情感。针对语文学科丰富的内涵,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教学要求,不仅需要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还需要学生在学习、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进行认知和体验,在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得到情感熏陶和精神感染,从而感受到语文的真正魅力,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关系,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及时消除情感上的困惑,将掌握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可以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是实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态度、观念等得到相应的改变,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发展特点,对情感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并找到最佳的结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及心理健康的综合发展。

2.能对学生的情感发展给予积极引导。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情感丰富、敏感、自尊心强,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但是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易波动。这个阶段的学生,情感发展如果得不到正确、及时的引导,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危害和影响,甚至误入歧途。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感教育的渗透,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正确引导,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1.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一种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积极环境因素。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种具有引领性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氛围的烘托下,深入把握文章主题,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并形成情感共鸣。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生活的点滴,激发学生对父亲的热爱之情。在这种情感的氛围之中,导入文章,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作者表达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

2.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并寻找与学生心理结合的最佳环节,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增强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文中的情境以动态、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情感教育的教学效果。

3.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新课改中要求教师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带入实践教学活动中,丰富情感体验,提升思想境界。如教师可以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扫墓,为学生讲述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从而使学生通过所见所闻,增强爱国主义的信念和情怀。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好渗透点,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发展,从而实现全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