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骞 马生骏

【摘要】中小学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开展好“四史”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铭记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传承伟大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对此,文章分别从积极开展“四史”教育宣传、集中开展教师培训、开发和构建“四史”教育校本教材和课程、搭建“四史”教育的多样化平台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力争对落实“四史”教育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小学;“四史”教育;落实;必要性;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3—0015—03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1]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活动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历史背景下,党和国家将党的革命经验、国家建设经验、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实践经验与我国现实发展战略需求相结合提出的任务要求。在中小学校开展“四史”教育,通过学史知史,发挥历史经验在国家建设和民族精神传承中的指导、借鉴作用,能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爱国信念,增强国家、民族认同感,凝聚向心力,自觉传承和弘扬共产党革命精神、新中国建设精神,进而自觉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中小学落实“四史”教育的必要性

通过“四史”教育活动,教师从党史中汲取理论精华,坚定理想信念,并内化为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强劲的前进动力,可以以身作则,自觉扛起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教育学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实现的伟大历史转变,更加了解新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规律与价值,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自信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学生通过学习“四史”,可以以历史为鉴,不断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增强自身爱国主义意识,在成长中实现自我净化和自我提升,用更加崇高的思想追求要求自己的行为,树立远大志向,为国家发展不断做出努力[2]。

二、中小学落实“四史”教育的路径

根据“四史”教育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特点,集中全校师生经常性开展学习教育也不现实,这就需要统筹谋划和部署实践活动,为“四史”教育在时间空间上、形式上提供更多的有力保障。

(一)积极开展“四史”教育宣传

认真组织师生开展“四史”教育与宣传,指定处室及专人负责。如,可开展网络平台的管理、教师舆论导向的引导等,同时利用新媒体及时推送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宣传信息,在校园打造“四史”教育宣传阵地,用身边的先进典型事迹,或通过宣传与传承及实际行动来弘扬正能量,营造良好的学校和社会生态环境。

(二)开展教师集中培训,转化教师的教育理念

1.注重日常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一是关注日常学习教育的顶层设计、日常督促、平时考核、成果转化等工作。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四史”教育活动,制订学校“四史”教育活动方案。首先,“四史”教育应与教师政治学习紧密结合并制订学习计划、规定学习内容,将教师“四史”教育纳入年度考核;其次,“四史”教育应与学校相关活动相结合,制订“四史”教育活动安排。可通过会议等形式进行部署安排,并根据“四史”教育活动落实常规性总结与反馈,同时对“四史”教育成效予以呈现,将“四史”教育贯穿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始终[3]。二是开展“四史”教育的集中培训。可邀请专业理论水平高的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办讲座和培训,引导教师与专家学者展开互动交流,让他们在集中培训和学习活动中准确理解“四史”的具体内涵。同时,组织教师进行“四史”经典着作选读或导读,采取阶段研讨的方式,谈体会、写感悟,反映自己对“四史”的认识和理解,查找自己的行为与“四史”教育要求之间的差距并改进,使之在生活中内化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与追求。

2.注重固定学习和移动学习相结合。一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学习。首先,学校要发挥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四史”的引导作用,鼓励教研组党支部有效结合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开展经常性的固定学习。其次,开展“四史”融入教学的交流研讨。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交流研讨,分课程、跨学段集体备课,有意识地结合本课程特点,学习和探索“四史”与所授课程的有效融合方法,以“四史”为联结纽带,使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中的各种思政教育资源得到横向整合与纵向贯通,进而形成独属于课程教学的“四史”观融合体系,最终实现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统一。二是注重线上学习。很多主流网络媒体设置了“四史”教育专题,相关APP也在不断推出,如“学习强国”集合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在业余时间可以观看“四史”课件以及优秀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剧,还可以参加党史竞赛答题。有了互联网的辅助,学校加强教师“四史”教育完全可以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和公众号等移动学习方式增强“四史”教育的实际效果[4]。

3.注重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相结合。一是组织好校内学习。校内学习可以通过专题宣传、事迹报告会、专家报告、研讨会、民主生活会等进行。如,举行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报告与宣讲活动,邀请党校的党史宣讲专家、教育系统党史宣传员及联合其他单位等开展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报告与宣讲等专题活动,开展讲红色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活动。同时,可以在教研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四史”书籍,学校图书馆开设“四史”教育专柜,为教师“四史”教育提供学习的平台与阵地。二是开展好校外学习。可以采用参观基地、素质拓展、模拟长征等方式,使教师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四史”教育。如,组织教师及党员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展播,进行红色文化的体验与传承教育。此外,还可以让教师在寒暑假社会实践中担任以“四史”为主题的宣传调研小分队的指导教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教师感受祖国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三)开发和构建“四史”教育校本教材和课程

1.开发“四史”教育校本教材。“四史”教育应根据我们党的优秀传统开展,同时也应根据不同地区“四史”教育资源开展。学校有必要组织“四史”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与资源挖掘,利用身边的“四史”资源开展学习教育,进而形成有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四史”教育资源与形式。

2.构建“四史”教育校本课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四史”教育,重在指向教育的长效性、时效性与全面性。要根据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将“四史”内容融入相关校本课程中,选用参与互动式、讨论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师生共同分享“四史”留下的独特印记。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将“四史”教育的目标达成纵向贯穿于常规教育等课程,各科课程不仅要确定“四史”融入的具体教育指标,更要在此指标和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引下,制订出蕴含“四史”教育目标的课程教学大纲,细化课程每一章节的“四史”融入,实现与国家课程的相互有效补充[5]。

(四)搭建学生“四史”教育的多样化平台

加强学生“四史”教育需要持之以恒地培根铸魂,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一以贯之的思想政治工作。构建这项工作的长效机制,需要发挥多元主体的合力,形成工作共同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四史”教育能量。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能只依靠思想理论的灌输,还需要强化实践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四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党情国情,感悟时代发展。

1.写四史。开展“四史”教育征文活动,采取写作的形式展示学生对“四史”教育的认识及学习成果。

2.看四史。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研讨活动,利用节日节点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展播,进行红色文化的体验与传承教育。

3.演四史。开展“四史”教育文艺汇演活动、演讲及红色经典歌曲演唱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交流学习,使其能够主动发表个人见解,展示个人学习成果。

4.赛四史。开展“四史”知识网络及现场竞赛、校园红歌大赛、红色基因传承为主题的书画比赛及展览等活动,实现以赛促学。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教师熟知历史,明确“四史”同中国发展在历史经验上的借鉴之处,在教学中引经据典,将学科知识与“四史”内容相联系,才能使学生的心中埋下理想的种子,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7-01(01).

[2]王卉乔,周建秋.推进高校“四史”学习教育的现状、问题与路径[J].中华传奇,2020(30).

[3]尤云弟.“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J].党政论坛,2021(02).

[4]罗皓翔.互联网视角下高校“四史”学习的创新路径探索[J].今传媒,2021(02).

[5]陈娟.深入学习“四史”筑牢思想理论之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8).

(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教育厅思政工作专项研究项目“甘肃省教育系统‘四史教育成效及长效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立项号:2021SZGZZTXM12)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