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化路径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

家庭教育促进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以家庭教育为调整对象的专门性立法,将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国事”,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地方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通过新设机构、委托第三方等方式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并且应建立规范的审核流程,保证其具备规章制度、专职人员、工作经费、办公场所等工作条件,指导辖区内的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和培训、公共服务产品研发,及时向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服务。学校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探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强化家校配合与协作。除此之外,通过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支持作用,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发挥公检法机关的司法监督作用,都可以共同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有效实施。(方芳)

以多样化教育为共同富裕助力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道,教民为要。共同富裕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然要求教育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打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发展的“组合拳”。一是以人口规模为基数,大力发展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办好学前教育;二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上好学校,确保其公平、高质量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三是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和实效性;四是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以及推进继续教育培训,让更多孩子有学上和拥有“一技之长”;五是不断优化调整布局结构、专业结构、学科结构,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建设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充足、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也就是要通过打造公平优质、普惠便利的教育链条,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贡献中国教育的力量。(吕培亮)

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建设更多卓越县中

近日,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甘肃会宁,因其不“塌陷”的县域普通高中——会宁一中,被列入甘肃“卓越高中建设方案”,引发媒体报道和社会热议。多年前,以高升学率闻名,引发轰轰烈烈的城市孩子热衷于到县中求学的情况,一度被视为“县中现象”。近年来,以优秀生源和优秀师资不断流失、高考升学水平不断下降为主要特征的“县中衰落”现象,在部分区县具有典型性,在个别省区具有代表性,在全国一度呈现蔓延之势。广大县中需要更加深入学习国家高中多样化发展战略,顺应新课改、高中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新趋势,学习其他学校在教研、教学、学生发展指导、分层教学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在教育教学上,重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和保障教师的教学自主性;打破“把一个班当一个人教”的做法,尝试和总结“把一个人当一个班教”的个性化教学;教师少讲、学生多做。抓住课程改革这一根本,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是深化县中高中教育改革、提升县域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信心的重要经验。(周秀平)

编辑: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