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摘 要] 高校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贯彻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争取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教育模式。简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实现的基本路径,提出挖掘每个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提高教师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共同实现协同育人模式。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004-01

一、挖掘每个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发展全科育人,实现全过程育人

2017年2月,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负责人接受采访,就《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其中加强对高校课堂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内容中指出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作为语言互通机制的外语教育变革随之开展。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使得教育的形态被重新塑造,现代信息技术化手段走进了课堂,教学手段与资源也丰富多彩起来,外语教学不再是听磁带,而是开始了有声有色的视觉与听觉共享的英语时代。因此,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思潮冲击不言而喻。对高职院校学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这就要求高职外语教师在筛选教学资源时要凸显民族文化的政治性和主导性,积极宣传正能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增加内容的感染力,借以语言为文化载体,强化其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凸显民族文化政治内涵和职业素养引领资源,促进职业外语教学的内涵发展与全面创新,为培养适应国际需求的人才奠定语言文化基础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二、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院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全员育人

2018年4月,为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聚焦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指出要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举措、加强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指导以及不断夯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各项保障。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全院整体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培养出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大对教师培训学习力度支持,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3.加大对教师科研支持力度,深入宣传优秀课教师先进典型事例,激发教师爱校情怀。

教师建设队伍质量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而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仅仅限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而是应该贯穿到整个教育中去,贯穿到每一天每一堂每一个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思政教育与日常学科课程中的主阵地思政教育相结合,将“育人”切合实际、切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出社会责任心强的职业型技能专业人才,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时代化。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全方位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而言,校园文化不仅是学院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广大师生人文素养和文化内涵的集中展示。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习、生活和娱乐等场所时刻影响着莘莘学子的思想导向。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可以在校园文化展示中沁入学生的心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各类积极的活动。如,以“绿色青春,圆梦军营”征兵活动为契机,以爱国教育为抓手,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的统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将国家强国梦、人民强军梦以及民族复兴梦等精神教育进行凝聚融合,把国家价值、民族价值和个人价值进行有机统一,为践行“中国梦”培养出一批有担当、有信念、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有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的中国好公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国民道德素养。

高品质、内涵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我们要鼓励学生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的品格意志,更是要让莘莘学子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和学生个人持续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做到青春出彩。

参考文献:

[1]杨彬.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启动[N].中国教育报,2018-04-26.

[2]陈正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园丁”和“战士”[N].宁波日报,20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