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萍 倪刚

[摘 要] 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和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要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总结规律,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

[关 键 词] 物质的化学变化;专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29-01

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专题在初中化学教材中主要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安排顺序各有差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应用的人教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教材,谈谈对本专题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理清关系,全面了解

物质的化学变化这一主题内容与多个主题的内容相融合,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全面了解本主题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以及与其他主题知识间的联系。

化学变化基本特征的知识内容主要分布在教材的第一单元的课题1、第二单元的课题2与课题3、第七单元的课题2等。初中阶段化学反应的类型学习过程主要是从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从化学反应的表面形式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四个基本类型;二是从化学反应中是否有氧元素的得失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另外,还简单介绍了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分布在教材的第五单元,本内容的学习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来实现。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时,可根据学生的基础确定所采用的探究形式和具体的化学实验。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好、能力强,在实验时可选择不同实验,采用不同的装置。例如,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可用密封装置,也可用敞口容器进行反应,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使学生在实验中产生认知冲突。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交流质疑,对出现的问题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提高思维品质的目的。对于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最好将教师演示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得出一致的实验结果。对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分析,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计算机模拟化实验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分析总结。

二、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尤其是有关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更离不开化学实验。

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等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及化学变化所伴随的一些现象;通过学生列举出身边如铁制成锅、铁生锈、天然气的燃烧等实例来说明物质的变化,巩固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相关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重点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应关注的问题上来。同时,抓住实验中出现的典型现象,适时穿插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三、比较归纳,总结规律

教学中,对于有些概念的学习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从而得出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建立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不同金属与酸溶液反应的现象的不同,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金属与等量、等浓度的同种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确定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得出活动性顺序;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验分析,找出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时以氢为界,位于氢之前的金属可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有氢气产生,而位于氢之后的金属则不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同样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结合活动性顺序,找出反应规律,同时还要注意通过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

四、充分利用学生经验,联系生活实际

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我们的吃穿住行、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已在物理、生物以及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对物质的组成、结构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他们没有系统地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把所学的知识与化学联系起来。现在学生的信息来源广,课外知识很丰富,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已学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全体学生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总之,物质的化学变化是以化学物质为载体,在教学中不能只谈化学变化,而要依据具体的物质,结合物质的结构及性质,以实验探究的基础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规律,学习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晓红.中学化学可视化教学设计与案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5.

[2]胡风萍,倪刚.浅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2017(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