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怡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当前中小学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并且阅读在实践中逐渐走向课程化。相比于单篇文章,整本书阅读能带领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文学世界。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不能仅仅推荐阅读书目,放任学生自由阅读,而应持续关注学生阅读的整个过程,有机渗透阅读策略,营造阅读的氛围。拟从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推进、测评与延伸三方面入手,具体探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118-02

“读整本的书”这一观点最初是由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7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是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在这一背景下,部编教材在小学设置“快乐读书吧”栏目,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则设置“名着导读”,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整本书的方法。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逐渐走向课程化的道路。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与单篇文章相比,整本书的阅读材料更复杂、信息量更大、意蕴更丰富,能带领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文学世界。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力和自制力尚未成熟,教师不能仅仅推荐阅读书目,放任学生自由阅读,而应构建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课程内容,系统地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具体而言,整本书阅读教学包括导读、推进、测评与延伸三部分,本文笔者将分别探讨这三部分的实施策略。

一、整本书阅读的导读

整本书阅读书目的确定应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结合学生兴趣、课标推荐以及课内教材延伸的内容来确定,确保其语文味、经典性和儿童化。在阅读之前,教师的导读非常重要。

(一)精选角度,引发阅读期待

整本书阅读的导读应当避免枯燥、程式化的讲解,教师可以选择新颖的切入点,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比如,可以从封面入手,引导学生观察书名、作者、插图等,通过观察精美的封面来获取信息,预测故事内容;可以从书中的精美片段入手,带领学生通过朗读来进入阅读情境;也可以设置悬念,先概括前面的情节,在故事转折、矛盾冲突加剧处戛然而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情节走向以及人物的最终关系,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等。

(二)明确文体,探讨阅读方法

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就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在小学阶段,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种类繁多,如童话、寓言、小说、诗歌、散文、人物传记……小说中又可分为动物小说、冒险小说、科幻小说等。不同类型的名着,采用的阅读方法和关注的重点不完全相同。比如,阅读童话和小说要抓住书中的人物、情节,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诗歌,可以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作者的情感;阅读散文,要能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书的目录和其中的精彩片段,渗透该书的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

(三)设计量表,制定阅读计划

整本书阅读想要顺利实施,还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地随意阅读。教师可以设计阅读进度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规划好阅读完一本书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在某个时间段所要完成的阅读任务,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页码和阅读时间。在阅读完一本书后,由本人、家长、教师和小组成员等多个主体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样的阅读计划和评价量表,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有明确的目标,保持紧迫感,不会散漫无序。

二、整本书阅读的推进

导读结束之后,进入“阅读”阶段,即学生在一段时间里共同读完一本书。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创新阅读学习单的设计、构建阅读共同体、开展班级读书会等形式,持续关注学生阅读的整个过程,有机渗透阅读策略,营造阅读的氛围。

(一)创新设计阅读学习单

设计阅读学习单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规定的一系列作业,而是要起到“辅助阅读”的作用。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阅读单可以以摘录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创新设计一系列有思维含量的问题、任务、情境和策略,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同时起到监控学生初读质量的作用。总的来看,阅读单的设计指向内容理解、语言表达、阅读策略三个层面。

1.从“内容理解”的角度设计阅读学习单

整本书阅读学习单设计最基础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比如,蒋军晶老师在其阅读学习单中设计了“本书的出版信息”(作者、画者、出版社、得过的奖)“本书的主要人物”(姓名、特点、我认为写得最好的是……)“本书情节的简要分析”(最紧张的一段、最有趣的一段、最令我回味的一段、我看不懂的地方)“本书值得讨论的几个重点”等板块,以具体而多样化的任务帮助学生梳理。除此之外,还可以抓住内容上的规律、故事中的转折、人物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小说主题等来设计学习单。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设计阅读学习单

阅读的目的除了了解书籍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学习单中引导学生积累、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比如,关注文本语言中奇妙的想象、浓郁的抒情、丰富的修辞,从中积累有价值的语言形式,并且尝试对语言文字进行评价与仿写,将学习活动落实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同时,不同类型的书籍中作者的语言表达各有特色,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归纳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

3.从“阅读策略”的角度设计阅读学习单

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阅读单的设计除了关注书的内容和语言表达,还应当引导学生运用一些高阶的阅读策略来读书,如预测、联结、图像化、批注、提问、比较等。对于“预测”,可以在题目中引导学生抓住书中的线索和依据来对故事情节进行设想;对于“联结”,可以将文本信息和现实生活进行比照,用阅读指导生活;对于“图像化”,则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编写人物关系图、情节曲线图、路线图等,利用图像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批注的方式,抓住关键词,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并且在阅读学习单中提出自己的疑问,作为深入讨论、交流的基础。对不同的文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在同一主题下,不同文学作品的差异及其缘由。

(二)构建阅读共同体

佐藤学曾在其论着中提及“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即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也应积极构建“阅读共同体”,通过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和作者、文本、教师、同伴、家长进行多维对话,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持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师生共读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除了整本书的导读,还包括和孩子们一起共读。首先,教师自身应对该书深入阅读,有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才能和学生产生深刻的共鸣。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利用阅读学习单进行阅读,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时,也应及时给予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亲子共读

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进行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保证阅读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可以一起分享故事内容,在和家长的对话、交流中,学生能够加深对文本的体悟和理解。

(三)开展班级读书会

当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进展到一定阶段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开展班级读书会,进行阅读指导、成果分享和交流讨论。在班级读书会上,学生可以把自己阅读和思考后的成果分享给大家,也可以就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困惑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对话。交流过后,教师可以针对其中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品读书中精彩的片段,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审美鉴赏能力。班级读书会既是阅读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更是表达个性化立场、分享阅读收获的良机。

三、整本书阅读的测评与延伸

评价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评的方式除了以量表的形式进行过程性评价,还可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形式的测评。口头的形式包括“读一读”: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片段,有感情地朗读;“讲一讲”:教师指定书中的故事片段,由学生通过讲解或演绎的形式展现故事内容;“评一评”: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书中的人物、情节或语言特色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书面的形式填空、选择和问答题,既包括浅层次的识记性的内容,如文学常识、故事情节等,也应考查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评价、运用能力,如人物形象评价、故事主旨理解、故事和生活的联系等。

曹文轩曾说:“如果一个孩子的阅读只停留在语文课本的阅读之上,显然是有很大缺陷的。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应该如此。”在当前碎片化、浅阅读盛行的背景下,学生若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沉下心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从中习得语言、获得能力、陶冶情操,这将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但目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经验,让整本书阅读在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王小毅.小学语文整本书分类阅读教学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8.

[4]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编辑 尚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