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华 黄文娟 江春燕

[摘要]全面介绍了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在全国护理技能大赛备赛过程中提升选手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具体措施,包括向学生引入Watson的关怀理论、人际沟通和护理礼仪培训中的具体指导,关怀性语言和动作的科学设计、强化训练及更换病例、引入教师标准化病人、量化评估、验收和反馈等多方面旨在提升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具体举措,并讨论了教师榜样和选手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人文关怀能力;护理技能大赛;Watson关怀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280-01

护理的本质是人文关怀,是尊重生命、帮助他人并满足他人需要[1]。近年来医学护理工作的发展和模式的改变,护理人文关怀能力作为现代护士必备的能力已越来越受到重视[2]。全国护理技能大赛是目前护理领域最高水平的赛事,引领着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该项赛事近年来越来越注重操作的人文性而非观赏性。我院自2012年以来,连续6年参加全国护理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为顺应注重人文关怀能力教育培养的趋势,我院在技能专业训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强对选手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旨在介绍我院2018年备赛过程中提升选手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方面的具体措施。

我院2018国赛的选手从15级护理及助产专业学生中选出,包含2男7女,年龄22~23岁。培训伊始,指导教师向选手重点引入Watson的关怀理论,并强调Watson的关怀理论的具体实践将在整个备赛训练过程中贯穿始终。Watson人性化照顾理论的十大关怀要素包括有人道主义—利他主义价值系统的形成;灌输信任和希望;对自己及他人敏感;建立帮助、信任、关怀性的关系;鼓励并接受服务对象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表达;系统运用问题并对解决方法作出决策;促进人际性的教与学;提供支持性、保护性、纠正性的心理、社会和精神环境;协助满足个人的需要;允许存在主义、现象主义及精神力量的存在。教师要求学生逐一掌握其中的理论精髓并通过多轮次的讨论来加深对这十条的理解。

Watson的关怀理论实践方面,指导教师选择跟大赛相关度较高的两个方面,即人际沟通和护理礼仪,对选手重点培训。具体措施包括:(1)要求学生每次训练前对镜检查着装,注意自己的站姿、坐姿。让选手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和接受护理礼仪知识,强化护理礼仪。(2)强化端盘、持物、推车、拾、捡东西和开关门姿势等符合护理礼仪规范。通过观看视频、教师演示,着重对备赛选手的体态礼仪、沟通礼仪等进行培训。(3)引导选手掌握护患沟通技巧,要求选手在语言交流中做到礼貌谦虚、称呼得体、表达清晰和富于情感,使用恰当的称谓,如面向50~60岁的女性称阿姨,70~80的男性称爷爷等,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将人文关怀理念渗入选手的每一项具体操作中,针对性地为选手在操作前、中、后设计符合护理礼仪规范的关怀性语言甚至表情。如操作前增加微笑着问候患者,并有目光接触、询问解释亲切耐心等行为评价内容;操作中提出了对患者要有指导沟通,动作要轻稳,保护患者的隐私;及时关注患者感受及需求等行为要求;操作后要求嘱咐交代要态度和蔼、要有道谢、注意患者的体位舒适等行为评价内容。

在教学具体实践中,我们还采用了以下措施帮助提升选手的人文关怀能力,包括:(1)每天更换病例,营造既是临床护理工作状态又充满了人文关怀需求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的临床状态,同理患者感受,体会患者需要。(2)培训过程中科学设计角色扮演。一方面,选手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在操作结束后各自讲述作为护士和患者的感受。选手通过换位思考,全方位理解和感受护士服务态度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学会理解他人感受,从而提高关爱能力。另一方面,每日安排两名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 Standardized Patient,TSP)。在每次训练开始时指导教师将当次设置的临床情境及问题告知TSP。在训练结束后指导教师、TSP及选手一起对本次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教师负责对新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赛前,加强操作验收,采用多维度、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人文关怀进行评价。将大赛中能体现关怀行为的内容列为操作流程的指标,赋予分值,与操作有机融合,完善赛项评分标准;不断更换和随机抽取案例,构建管理者评价、服务对象评价、选手自评和同行评价等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方作为后续培训的参考。

我院还特别重视教师榜样及选手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教师对学生礼貌、尊重,让学生感到放松,生活中给予关心和帮助,如训练过程中选手出现腹泻,指导教师和队友陪去医院输液等;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每周书写一次反思日记,书写时除了写操作流程、细节上的内容外,也要从人性角度对自己在人文关怀中的表现和困惑进行记录和分析。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思日记,对下一个阶段的培训作相应的安排和调整。

训练最后阶段,选手易产生疲劳和倦怠。指导教师要根据选手的情况有计划地引入一些励志和体现人文关怀的电影,鼓励选手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这对学生自觉践行人文关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大多数院校目前尚未开设护理人文关怀课程,学生到临床后经常面临人文关怀精神的缺失和关怀能力匮乏等问题。在全国护理技能大赛的备赛中,我院通过本文介绍的相关举措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但毕竟参赛选手的人数不多,如何将提升选手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诸多有力举措从备赛集训延伸扩展到一般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日常护理教育中仍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我院教学工作在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策略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20-22.

[2]卢美玲,张咏梅,曾芬莲.本科选手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3,11(3):75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