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琦

[摘           要]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新发展路径,中职学校课程设计成为产教融合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政府要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达到中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新增长点。中职学校要借用经济学中“雁行模式”,进行课程设计结构及教学内容的重构,以优质课制定课程标准,将课程分为以“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课和以“关键事件法”的实践课两大类,最终形成独特的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全国各地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政府通过财政投入的方式,支持中职学校在课程设计中各个阶段的建设,精准投入财政性教育经费,促进产教融合的实施。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财政投入;中职学校;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284-02

产教融合解决了学校与行业“两张皮”的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以待解决,其中学校课程设计是产教融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有针对性、特色性的中职教育的课程设计,结合行业趋势和行业内校企合作进行课程设计可以保障学以致用。职业教育较普通教育的特殊性确定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特殊性,需要与行业保持高度的信息一致性。校内“模拟厂”、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政府财政支持,但目前出现学校设备闲置、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通过“雁行模式”了解课程设计各环节的需求,政府针对性的投入可提高中职学校财政支出的有效性。

一、中职学校的“雁行模式”课程设计

优质的中职学校课程,一是通过“雁行模式”确定课程标准;二是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课和“关键事件法”下的实训课的课程内容重构;三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辅助中职课程的设计。

(一)确定课程标准——“雁行模式”

引用经济学中的“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论”,如下图所示,将慕课或网课等优秀教学资源作为课程设计“领头雁”,并结合课程要求定制优质中职学校课程的标准,包括理论课和实训课两部分,理论课根据实际的工作流程设计,实训课程根据操作流程中关键操作步骤设计。政府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打破“时空性”进行教学,降低地区教育差异化水平,提供教学样本以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目前在教育技术应用下进行的课程教学,不仅可以增添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重构中职学校的课程内容

目前,职业教育采用的教材是普教教程的专门用书,缺乏职业教育的专业性与实用性,对从“校门到厂房”(门对门)的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教育的缺失。职业教育领域缺乏专用教材,中职学校课程内容的重构是关键所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课设计需要企业的合作,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和规范动作都需要企业一线员工的参与,并以实践操作为基础,完善教学中所需的教学内容;“关键事件法”下的实训课设计,通过记录完整的操作流程和步骤进行梳理后,确定核心操作内容,并将操作中核心要求和规范落实到教学中,对学生完成教学后成果的评定标准做好分级评价体系,形成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实训课的课程体系。

1.“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课设计

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改革止步不前,是因为没有跳出普通教育学科体系,因而一直在传统教育理念下进行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进行中职学校理论课设计,是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和理论基础知识的教材编写的突破口。政府可将财政投入部分转移至企业,以促进发展、减免税金等形式吸引企业加入校企合作。

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分为陈述性知识的和过程性知识两类。陈述性知识解释了“是什么”适合基础性教学,由学校老师和企业熟练工进行沟通后确定名词界定清晰并阐述完整;过程性知识需要阐释原理和操作步骤,解释清楚“为什么”,怎么才能做到更好的问题。由于关键操作为隐形技能,所以需要一线操作工通过口述自身经验来进行过程性知识的撰写和教材的编排。理论课课程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两者相互补充和支撑,以实际过程中习得经验为主,用陈述性知识作为辅助作为基础知识的完善。

2.“关键事件法”下的实训课设计

中职学校的实训课设计运用关键事件法记录某一特定岗位中的“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整理后可形成岗位行为说明书,形成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实训课过程中的目标行为和避免行为。

(三)政府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辅助中职课程设计

教育资源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硬件”包括实训中心的建设、大师工作室的成立、“校内厂”模拟生产线,“软件”包括“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文化建设等。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是出台相关促进政策来衔接学校和企业间的利益共同点,为学校和企业寻求“双赢模式”,学校可借助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信息资源,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企业在校成立企业研究工作室,借助学校资源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可减少技术的开发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构建“政、产、学、研、市”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提供资金支持、监管行业,帮助创新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产业”在其中全程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安排,将企业的技术要求与学校专业培养方案相匹配,企业也提供最前沿的技术支持,指导学生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将企业技术和理念引入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工匠意识”和综合竞争力;“科研所”是学校和企业间的桥梁,与学校的校企工作室进行技术指导和开发;“市场环境”作为宏观因素,既对市场发展有指导作用,又为政府出台政策提供依据。政府应根据市场预测给企业明确的行业趋势并出台多方有利的合作政策,为多方合作提供法制保障。其余要素要依据市场环境开展产业创新,为产业发展服务。

二、课程设计要融合区域经济特点

全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定位不同以致中职教育存在差异性,中职学校教材应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使区域内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于当地产业。珠三角及沿海地区应发展贸易出口业;云贵川地区应以自然环境的优势为契机,将旅游业或服务业为发展主线。为了利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行业在该区域内应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在各区域内的业务开展也应有所区别,形成地域性强、有竞争性的行业特点,形成“职业教育城市群”。学校要根据各区域发展特点,合理地设置专业和校本课程,形成特色分明的职业院校,将学生所学的技术和技能直接对接生产需求,可减少企业的岗前培训成本。

(一)珠三角地区——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海陆运输业发达,以致广东省以轻工业、制造业发展为主。该学校前身为广东省纺织工业学校,筹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广东省的重点中专学校。学校设有校内外实训基地188个,广东职业学院持续发展纺织业和旁系行业,学校有三个省级示范专业:现代纺织技术、染整技术、服装设计,结合当地发展特点进行专业设置,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学校省级课程名称有纺织材料学、针织服装设计、织物结构与设计、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课程与学校重点发展的纺织系保持一致。

(二)云贵川地区——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市,由于贵州省独有的喀斯特地貌,交通发展成本高、难度大,主要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近十年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数据基地,以新领域带动贵州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9年初经贵州省数据统计,贵州省2018年GDP增长9.1%,连续八年位居全国首位。学校及时根据社会需求,开设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航空服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特色专业,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储备。校内设有酒店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及汽车制造与装备实训中心,学校的航空服务专业与多彩航空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和专项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与当地铁路局合作办学。

三、结论

政府应针对职业教育专用教材的缺失问题进行专项资金的支持,将以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和需求进行教材的编写工作。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课设计、“关键事件法”下的实训课设计的模式,能够准确地找出中职学校课程发展中资金的需求点,对辅助课程的设计中所需教学资源的需求,当地政府可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资金投入,提高地区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光亮.职业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类教材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3):83-86,93.

[2]林琳.基于区域经济对接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8(7):138-144.

[3]涂粤骏,曾维林.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审计模拟实训改革探析[J].职教论坛,2017(33):81-85.

[4]谭建华.基于过程导向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23):42-45.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