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化发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综合语言讲解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因为幼儿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辅助幼儿语言系统性教学规划工作。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现状,找出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普通话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2-0004-02

普通话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职业技能之一,也是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普通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今后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做好普通话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方言区,长期以来受方言发音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中职普通话教学要充分认识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读音掺杂方言,正确率低

由于受到家乡方言的影响,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别普通话和家乡方言,在普通话口语表达中掺杂着一些方言,导致发音错误。例如,广西某些地区方言没有翘舌音,受到方言影响,学生从小不读翘舌音,因此在学习普通话翘舌音的过程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没有翘舌音,把翘舌音一律读成平舌音,如“粗(cū)心”和“初(chū)心”读音一样;二是平翘舌音相混,把“宿舍”sù shè读成shù sè;三是翘舌音不到位。前面两种情况是错误读音,最后一种情况是缺陷读音。另外,学生对普通话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掌握不到位,在发音时掺杂着方言,出现错误读音、发音不够圆满等问题。

(二)语文功底薄弱,语感较差

由于大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的听说读写学习中,并没有掌握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他们的语文功底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学生的识字量太少,主要表现为: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学生对普通话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字词表示很陌生,不认识字词,导致学生用相近字词的读音来替代,出现错误读音;对于多音字词,学生容易混淆读音,导致读音错误。经过普通话课程学习训练,学生的语音缺陷有明显改善,单音节字词读音基本做到去方言,但是在普通话交流中仍然存在着问题,吐字说话不自然,显得十分生硬,缺失语感。

(三)语流音变生硬,发音错误

轻声、儿化是普通话中的语流音变现象。儿化是普通话发音中的一个音变特点,发音的时候处于词尾的“儿”保留卷舌动作,不单独作为独立音节,可以起到区别词性和区分词义的作用,但是学生读儿化音时,经常把“儿”作为独立音节发音,或者读儿化音的时候比较生硬,卷舌很吃力。轻声是普通话特有的一种语音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例如,“东西”有两种读音,发音原声调时,它指的是方向,发音轻声调时,它指的是各种事物,学生读轻声词时,发音比较生硬,甚至记不住轻声词语表,导致发音错误。

(四)学习信心不足,缺乏主动性

根据调查显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长期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口语表达的时候缺乏自信心,内心具有强烈的自卑感和羞怯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学生侧重于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要领,记忆普通话的词语表,真正进入具体的普通话表达语境时,仍然会受到地方方言的影响,张开嘴巴说话,方言就脱口而出了,因此,有些学生因为心里羞怯情绪比较严重,说普通话时信心不足,不敢开口说普通话,害怕被同学笑话普通话发音错误,害怕被老师纠正普通话的发音,缺乏说普通话的主动性,普通话学习训练效果不佳,最后,影响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课程教学的效果,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难以提升。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通话水平提升对策

(一)攻破方言屏障,强化发音要领

帮助学生攻克方言难点,消除普通话方言发音,是普通话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因此,普通话课程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狠下功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做到正确示范,教师应该在讲解发音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正确的示范读音,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发出准确的读音,发现错误读音或者缺陷音及时纠正;二是直观展示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普通话的发音部位,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了解发音部位,练习发音,尤其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对比发音,在练习平翘舌发音时,让学生直观具体地了解发音部位,了解舌头应该是如何后翘,翘到哪个位置,在练习前后鼻音时,先让学生区分“n”和“-ng”两组韵母,接着对比韵母发音时舌位的不同之处,从而使学生读出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二)增强语言意识,增加识字数量

普通话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在21世纪的今天,普通话已经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职业语言和社会语言,因此,树立学生的普通话语音规范意识,培养学生说标准的普通话,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说出标准的普通话很重要,我们帮助学生树立普通话语音规范意识,在思想上重视说普通话,在表达上敢于说普通话,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激情与欲望。说好普通话是一个长期坚持、长期积累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普通话教材,分阶段开展强化训练,首先让学生熟读普通话词语练习表与普通话常用字词表,对陌生字词、易错字词,要求学生抄录,早晚读时间重点攻克;随后,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可以开展互相测评,对陌生字词、易错字词进行互相测试,强化训练,增强记忆,以此增加识字数量。

(三)强化口语训练,注重语感训练

学好普通话,根本的途径是勤学苦读,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张开嘴巴读。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认真听,充分利用身边的优秀语音素材,认真听普通话发音标准的人讲话,比如:广播电视的主持人,在观看电视、收听广播时,认真聆听主持人说话;二是用心学,模仿别人标准的普通话,可以通过观看新闻播放、诗歌朗诵、散文朗诵、演讲比赛视频,或者倾听故事,并对这些文体展开普通话模仿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区分不同文体之间的语调及情感描述,提升学生发音准确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感;三是勇敢说,学生要珍惜每一次练习说普通话的机会,并且勇敢地开口说普通话,不要害怕犯错,错了及时请老师纠正,不断地说,不断地纠正,普通话水平才能有效提高。

(四)提升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热情

经过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众人面前说普通话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比如出现了脸部通红、心跳加速、手脚发抖的情况,这是明显缺乏信心的表现,因此,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并且让学生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发现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普通话表达的信心。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特色和学生的特点开展趣味教学,一是课堂绕口令比赛,结合课程教学,在课堂中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绕口令比赛,看哪个小组说的又快又好;二是作品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可以制作美观的手工作品,可以绘出精美的画作,教师可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长,安排学生轮流上台介绍手工作品和画作,既展示了学生的作品,也锻炼了学生的普通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好普通话,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极其重要,关系到以后能否顺利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具备足够的耐心,针对学生学习普通话出现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普通话的信息,帮助学生提升普通话水平,最后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

参考文献:

[1]卞成林.普通话培训与测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

[2]王若霞,苗青.普通话训练及应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刘婷婷.关于中职学前教育类学生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162-163.

[4]李贝贝.中职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方法与改进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43-144.

编辑 武生智

作者简介:郑夏燕(1991—),女,广西玉林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