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红

[摘           要]  体验式教学已经在国内外不同的科目教学中得到应用,成效较好。在中职教育中,实施体验式教学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浅析体验式教学课型在学前心理学中的应用价值,并以实际教学实践为例,初步探索体验式教学课型在学前心理学中的应用模式与成效。

[关    键   词]  体验式教学;中职;学前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130-02

一、体验式教学课型的发展现状与成效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与反思相结合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在课堂中,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环境,让学生参与课程相关的体验,从而获得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体验式教学较多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间需要交流与互动,达成共识,完成任务,通过反思、总结,得出感悟,自主生成理论或方法,最后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实际上,这种学习模式符合“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研究发现,相对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体验式教学更能让学生满意,也更为有效。体验式教学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完整精神与生命成长的重要方式。通过对一线教师体验式教学基本观念与教学行为的现实调查与个案诊断,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普遍认识到体验式教学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使每个学生在教学中成为主体,有效地树立主人公意识,充满活力与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尽管体验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型案例研究仍然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具体的实践课题,尝试探讨体验式教学的成效。

二、中职学前心理学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一)中职学前心理学的教学现状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从教学的内容上看,学生需要掌握学前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与规律,从而为“如何教”服务。从教材的设置上看,教材以心理现象的分类为主线,每个章节从“概念、规律、应用”三个层次展开。从这样的教学导向上看,尽管教材安排与教师教学内容均考虑到心理知识的应用,但较为抽象的概念与原理仍然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由于学生缺乏感性经验,抽象的心理学概念显得空洞,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知识应用层面的掌握也自然缺乏有效性。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学习为主,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中职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为主导,教为主体”,因此,大多数教师逐渐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性问题,在教学方式上也有所更新,如在课堂中加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意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些教学方式仅仅为课堂带来点乐趣,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教师讲授为主的框架,学生仍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可见,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中职学前心理学实施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停留在接受学习、记忆性课堂教学层面,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较低;学生主动性较低、探索与自主获取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忽视情感目标,课堂缺乏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

幼师生大多是女生,总体较为感性,情感、价值观成为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发现,课堂中较好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进取、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学教学时不仅要着眼于教材,而且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默契和谐的课堂气氛。

体验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与反思,实际上正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体验式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大量研究与实践发现,体验式教学有利于知识、技能和情感经验的迁移。

心理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学前心理学这一学科适合通过主观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导学生在体验与反思中实现知识的迁移。由于体验在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起了一个通道的作用,学生就能较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打破了学习中机械孤立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新知识和能力。

三、以学前心理学实践课为例,浅谈体验式教学课型的应用与成效

(一)课程内容与组织思路

课程题目为“幼儿的情绪调控”。传统的讲授法通常通过知识的介绍与方法的罗列,让学生了解如何帮助幼儿进行情绪调控,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体验式教学则重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反思、迁移知识,从而自发得出帮助幼儿处理情绪的方法。学生先在活动中体验,能够充分调动其感性经验,进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讨论中发散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实现有效教学。

课程分成三大环节,小主题分别为“如何帮助幼儿宣泄情绪”“如何帮助幼儿表达情绪”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培养积极情绪”。每个主题均通过以下模式进行(下图)。

学前心理学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关键点如下:

1.体验情境或活动的创建

体验式教学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个适当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这个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使学生能置身于实践环境中,以亲身的感性认识产生丰富真切的体验。本课设置的情境为“想象你生气了”,学生可以把生气的情绪吐到情绪气球中,此为模拟情境。

2.引导学生观察、反思、迁移

体验式学习要求学生将学科基础知识与日常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观察、探究和反思,最后得出自己或小组能够认同的结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反思和概括等环节将先前获得的体验和经验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以本课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验情绪宣泄的感受、观察同伴的情绪、思考情绪如何合理宣泄,并需要迁移到幼儿园心理健康中,思考、讨论出帮助幼儿调节情绪的方法。

3.鼓励学生主动合作并行动

体验式学习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自主学习中,获得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的感受,学会在不同环境中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体验、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反思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产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有效进行。

(二)课程亮点与实施成效

以“幼儿的情绪调控”这一课程为例,谈谈体验式教学课型在学前心理学中的具体应用。

1.团体辅导式活动体验,促进合作学习

以体验式团体辅导的方式,促进学生体验感悟、反思分享。三大活动包括:“情绪气球”“画出你的心情来”以及“神奇的笔”。活动实操性强且引人深思,利于体验学习,易于诱发分享讨论。

2.体验—迁移式学习

每个活动都以“活动体验—讨论分享—迁移应用”的思路开展。学生先从自身出发,感受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讨论如何能更好地调节情绪,进而迁移体验,并结合幼儿情绪的特点,探讨出适合幼儿情绪调节的方法。教学思路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实现有效教学。

根据专业教师对课程效果的访谈记录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我们对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在学前心理学上的区别作出总结。

上表表明,在教学理念、师生角色、职业导向以及学习结果上,体验式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均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的角色发生明显的改变,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体验、反思、探索,主动性强;学习结果的成效也非常显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不仅有效掌握基本知识,而且形成自身的感受与体会,自主形成探索知识的思路与方法。

总的来说,通过体验式学习,学生体验深刻,迁移灵活,实践主动,行为有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学为主导,教为主体。

参考文献:

[1]彭美春.体验式教学在师范生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学探究园地,2008(135).

[2]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3]艾军.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学课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8(14).

[4]闫守轩.体验与体验教学[J].教育科学,2004(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