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光宏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感受教育质量水平的主要途径。目前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不高、教学过程的吸引力不强、教学效果的评价性不够。针对上述三方面的问题,围绕有用的教学内容开发、有趣的教学活动组织、有效的教学评价设计三方面展开策略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    键   词]  有用;有趣;有效;职教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5-0020-02

对于中职学校的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喜欢动手实践,不喜欢动脑思考的理论课,这导致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不高,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不够。为此,我校对课堂现状进行三年跟踪调研,共推门听课506节,并形成总结报告。从结果看,影响课堂质量的主要问题有三方面:(1)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就业之间关联度不够,学生感觉所学无用;(2)教学过程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觉学习无趣;(3)教学效果缺乏科学评价,不能判断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展开打造“有用、有趣、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取得良好收效。

一、围绕岗位标准,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式“有用”教学内容

(一)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力把产业运营项目转化成教学项目

首先,调研用人需求,校企根据岗位标准,规划技术先进、需求旺盛、有教育价值的企业项目;其次,通过“任务描述、工作分析、能力分析、资源准备、教学设计”五个步骤,把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最后,开发案例资源库,让学生贴近企业标准、学习企业案例、感受岗位需求。

(二)引进企业订单,将订单任务作为教学任务

营造企业工作情境,把企业订单引进课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专业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同时,把教学产品推向市场去检验,师生成就感明显提升,深刻体会到学习的有用性。

(三)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融合培养

优化教学设计模板,增添“职业素养”一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围绕目标及重难点,选取适合项目、任务或案例等企业特征教学内容,在每个行动学习阶段都设计对应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手段和资源,使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融合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现状,探索出“有趣”的小组学习方式

(一)理论知识环节,用工作站组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库尔特·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固定团队会逐渐形成内聚力,它推动成员将团队目标内化为个人目标,为实现目标会表现出最为强烈的需求动机。因此笔者在学期初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每节课都以小组形式积分,积分来自学习各环节组员参与度,期末成绩中的60%都来自平时小组积分。积分调动下,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体作用明显。

职教课堂上理论知识传授通常会呈现内容多但难度系数较小、离散程度较高的特点,采用工作站组织学生学习,能够避免此类问题。知识片段数决定了工作站数,每个工作站放置不少于组员数承载某个知识片段的相同工作页,固定在指定位置。小组轮流到各工作站学习,每个站学习时间一般在3~5分钟,教师负责控制时间,并保证活动的安静、顺畅进行。教师在各组学习后,组织团队之间的知识系统分享与竞赛。这种形式除了可以促使学生独立学习工作页上的知识外,还侧重培养小组成员的规则意识。日积月累,学生的时间意识、规则意识、自主学习、快速记录、提取关键词等能力随之提升;学习能力提升了,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升,慢慢地良性学习循环就建立起来了。

(二)理论知识复习环节,用旋转木马、海报等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学习者的努力练习,加上与教师、学习伙伴和其他人的帮助,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活动,能有效实现实施过程,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提出,听讲、阅读等被动学习形式,两周后的平均内容留存率不超过30%,而讨论、实践、教授他人等形式依次递增,最高可以达到90%。因此笔者在课上尝试旋转木马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作为知识传授主体。旋转木马是非常典型的锻炼语言表达和知识回顾的活动形式,两个小组围成里外圈,里外圈同学面对面说出上节课所学知识,之后一个圈的同学原地不动,另一个圈的同学顺移一个人的位置,不动的同学再次对瞬移过来的新同学再说一遍上节课所学知识。以此类推,老师巡视监测学生的讲解情况,根据讲解程度决定瞬移几个人的位置,即讲几遍达到预期掌握目标。也可以灵活换人、调整瞬移位置等,让学生感觉好玩有趣,在玩的过程中互相复习掌握理论知识,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另一种活动形式则是通过海报展示,在旋转木马的基础上增加了审美、想象、逻辑思维等素养的培养。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用海报形式展示并讲解,小组间比拼积分。组长作为团队领导者,需要确保一学期中每名学生均有至少1次设计、制作并讲解海报的机会。这个组织过程也锻炼了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为检测全周期教学效果,开发出配套的“两维三阶”的“有效”测评工具

(一)课堂评价,测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1.教师自评。开发出教师自评复盘表,重点对预定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教学状态进行复盘,检测课堂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2.学生评价。开发出学生评价工具表,重点对自我学习状态、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状态等进行评价。学校每月组织学生抽测一次,根据结果分析存在问题,针对性整改。

3.第三方评价。制定课堂教学评价表,每学期中后期组织有用、有趣、有效课堂(简称“三有课堂”)认证活动。听课人员有教学主管、督学、专业主任、专业教师,并邀请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学生家长对教师进行课堂评价。重点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检测是否达成“三有”。

(二)课程评价,测评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度

期末考试。在原有以单一试卷考试基础上,增加体现课程内容综合运用的职业能力测评。每学期期末,各专业由教师、企业专家共同选取源自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考核项目,让学生以独立、双人或多人合作方式完成任务,考官全程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专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灵活处理、沟通等职业素养,做好记录,形成报告,给出成绩。

(三)顶岗实习评价,校企双方测评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期间,校企共同开发出学生顶岗实习测评工具表,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其综合职业能力,并把结果反馈给学校作为教学改进依据。几个周期下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用、有趣、有效性。

四、关于职教课堂策略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我校“三有课堂”经过多年研究实践,成效显着。首先是学校育人质量和教师水平显着提升。近五年,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获49个奖项,汽修专业学生三年蝉联全国冠军;对2016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平均分从第一学期64.8分提升到第五学期87.6分;教师通过定期开展的研究课、观摩课以及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等,专业能力大幅提升。凭借对“三有课堂”的行动研究,获批13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公开发表及获奖论文120余篇。其次,课堂教学成果在北京市、全国产生重大影响。2017年,北京市教委在学校召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笔者代表学校在会上介绍了“三有课堂”成效,从此“三有”成为北京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诊断标准。此外,学校近三年接待了来自福建、河南、河北、山东、湖北等20多个省份兄弟院校来访,将打造“有用、有趣、有效”职教课堂的策略与同仁共享交流,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然而,伴随“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战略布局的开展,个性化的教育革命已然拉开序幕。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逐渐从教学工具转变成整个教学生态的变革。根据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对未来的技能需求预测,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软技能,尤其是信息搜索、信息排序等信息技能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目前就业人员在这些技能方面存在明显短缺。因此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时,应面向新的市场需求、未来的人才趋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等都应按照人才能力需求进行改革。另外,信息化环境下,MOOC、SPOC、微课、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相关词汇应运而生。职教课堂的教学策略也应充分考虑前沿的技术要素,充分考量学生对数字产品的偏好和使用习惯,利用学习分析法、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很多学生对游戏有天然的兴趣,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开发寓教于乐的教学游戏,使课堂更加有用、有趣、有效。

参考文献:

[1]黄晓玲,崔文杰.成人职业教育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J/OL].成人教育,2019(3).

[2]沈爱凤,韩学芹.职业教育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应用[J].职教论坛,2016(2).

[3]段福生.“有用、有趣、有效”的课堂才是真正好课堂[N]. 中国教育报,2016-04-12(007).

[4]许艳丽,王岚.基于MOOC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6).

[5]张萍.职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J].中国成人教育,2014(7).

[6]孙伟国.提升中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

[7]孙善学.从职业出发的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22).

[8]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