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张超 许小璐

[摘           要]  在社会发展转型的今天,公共危机事件正伴随着社会矛盾的凸显而不断发生,这无疑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此背景条件下,必须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提高我党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同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公共危机的特点对该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中给出具体的加强措施。

[关    键   词]  公共危机治理;执政能力;措施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1-0114-02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因经济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公共危机时有发生。非预期性与危害性作为公共危机表现出的主要特点,也正是因为公共危机具备这一特征,所以它的出现不仅会对我国社会秩序稳定运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不利于人们健康生活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不但是我国的执政党,而且是我国政治、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基于此,必须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效率提升,通过加强建设,让我党处理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有所提升,让社会稳定发展得以保障。针对公共危机治理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本文首先将对有关概念进行分析,其次阐述导致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最后以此为基础给出具体的加强措施,以供参考。

一、相关概念

对于公共危机的解释目前学术界仍有不同的看法,如,国外研究学者赫尔曼认为危机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决策人员的目的将受到威胁,留给决策人员做出决策的时间往往十分有限。而国内研究学者徐毅则认为危机是对组织的基本观念及组织架构产生不可逆转的严重威胁,通常要求决策人员在紧急时间里做出决策。通过总结各研究学者在公共危机方面的研究可知,公共危机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1)危机是一种威胁性的状态。(2)时间紧迫,环境不稳定。(3)需要决策人员迅速做出决策。目前,公共危机表现出的特点主要有公共性、突发性与不确定性。另外,所谓公共危机治理,本文主要指的是在公共危机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的基本特点通常可表现在:治理主体从以往的单一政府转变成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各方人员的参与合作;治理规范从过去的单纯依靠国家政策转变成为国家政策与道德等的并存;治理从以往只考虑效率转变为对公平、民主以及效率等诸多方面的思考。

二、导致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

据调查可知,当前导致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非常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制度因素。制度因素所表现的问题主要是:首先,科层制体系自身缺陷。科层制属于一种以正式规章制度为主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其所具备的标准化体系程序化等内容都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组织运行的稳定性,而且同样有助于组织行政效率的提升。但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可知,科层制运行现状并不理想,且存在很多问题,常见的有工作态度的冷漠以及官僚主义严重等。其次,没有完善的公共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在现代化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所表达出的需求是不同的。而该现象的存在无疑在极大程度上使社会群体利益难以在某个范围中得到协调,再加上各社会群体没有正确表达自身利益需求的渠道,所以导致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公共危机事件产生。(2)社会与经济方面的原因。首先,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不仅是导致社会各层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更是导致公共事件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之所以这样说,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转制以及政府机构的压缩等原因,让我国很大一部分人员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该现象的存在无疑将导致我国出现大规模的弱势群体,进而导致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其次,不平衡的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因种种原因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逐渐变得愈发突出,而我国社会收入分配格局更是因此产生了极大变化。这种较大的贫富差距无疑会导致公共危机事件发生。

三、增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由上述可知,内在与外在是导致公共危机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党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公共危机治理能力与效果随之显得极为迫切。具体加强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减少公共危机发生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公共危机事件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社会基础层面的,而要想从本质上降低公共危机发生率就必须从源头出发,彻底清除可能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有效控制。

1.对党整合社会利益的功能进行强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益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致可体现在多样化的利益主体以及不断扩大的利益分配差距等。这一系列利益关系的变化与利益矛盾的存在若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势必将导致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所以,在实际治理中,需要重视强化党建设中对利益整合功能的建设。首先,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所谓利益表达,主要指的是社会利益主体通过向外界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从而实现自身利益要求的行动。只有让不同利益主体要求得到顺利表达,才能实现降低社会利益矛盾的突出与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率,提高我党公共危机治理效果。其次,完善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社会财产的分配不均是导致公共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实现对公共危机的高效处理,必须重视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在该机制中除了需要完善基本分配制度与有关法律法规之外,还应转变政府职能,尽可能避免行政带来的干预。

2.重视公共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公共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维护我国社会稳定与安全发展的主要途径,该制度的完善不仅能最大限度弥补市场分配存在的不足,而且能够缓解社会矛盾。然而,现阶段公共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乏却为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留下了可乘之机。因此,党和政府必须重视公共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除了需要制定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应的法律法规外,我国各级机关与事业单位等组织还应积极响应提出的措施,并在实际发展中落实国家规定的有关社会保障的规章制度。

(二)加强党的公共危机治理能力

党和政府作为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主要群体,为降低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必须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工作中随时关注公共危机事件进展。公共危机事件治理能力的提升措施具体如下:

1.加强与媒体的良好互动,随时了解危机事件的最新消息,提高党的信息获取能力

公共危机的治理通常需要建设在对公共危机事件信息的捕捉上,而采取怎样的措施在第一时间内获取科学、正确的信息是现阶段党实现对公共危机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媒体作为现代化社会中的前线职业通常会走在事件前端,掌握第一手信息。因此,在公共危机事件治理上,党需要通过与媒体的良好互动,让媒体将最新消息传递给群众,在防止危机事件信息失真的同时避免谣言四起,帮助党和政府进行危机事件治理,提高公共危机治理能力。而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做到牢牢掌握主流媒体、重视新闻管制机制建设以及在保证媒体舆论自由的同时加强媒体管理,避免谣言滋生。

2.做好危机治理中的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既是实现群众知情权的主要途径,又是让群众在维护自身权益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危机事件治理的关键。因公共危机事件自身所具备的突发性与不确定性特征很容易让人民群众紧张。若在公共危机治理中不公开信息,那么人民群众则会因为盲目的猜想与紧张无法正确认识危机事件,最终导致谣言四起,治理局面难以控制。再加上现代化社会中的信息传播非常快,本就难以完全封锁,所以在公共危机治理上必须做到信息公开。

3.引导人民群众参与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人民群众不仅是承受者,更是其中的参与者。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提升公共危机治理效率不言而喻。首先,党需要重视对人民群众的危机意识培养。通过对人民群众进行公共危机治理知识与技能教育,提高社会整体的危机承受力与处理能力。其次,通过保护人民群众参与的法律法规建设,对人民群众的参与范围与方式等进行规定,进而减少人民群众参与时产生的危机。

(三)加强党危机事件后的处理能力

在完成公共危机事件处理后,党和政府还应重视并做好善后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让因危机发生后的社会快速恢复稳定,党和政府从中总结出经验,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首先,党需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危机事件治理后,各级党委需要深入群众内部,做好回访调查,了解群众思想动态,给予群众关怀。其次,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实现工作机制改革,避免因危机事件后党员在工作上出现不依法办事的情况。

总而言之,公共危机治理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通过上述对该内容的深入研究可知,当前导致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因素非常多,为实现对这些因素的控制以及对公共危机的治理,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即需要在坚持从源头做起的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及危机事件特征制定科学的处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张霞,刘学军.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提高政治能力[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9):59-61.

[2]汪祁.从中西政党执政资源比较看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J].领导科学论坛,2019(9):50-54.

[3]赵淑梅.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路径:基于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3):60-65.

[4]卢丹志.农村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探析[J].决策探索(下),2019(3):32-33.

[5]陈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J].领导决策信息,2019(5):4-5.

[6]赵晓春.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经验与启示[N].吉林党校报,2018-10-1.

[7]周联清.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不断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N].学习时报,2018-09-24(1).

[8]鲍炳章.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8(9):18-22.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