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雷 王倩倩

[摘           要]  构建职业导向性强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把过程性评价摆在重要位置,重视非智力因素在评价指标中的权重,强化随机、动态、及时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指标的临床相关性,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能缓解护理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也能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素质提升的有机统一。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职业导向性评价体系;构建;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7-0124-02

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背景下,护理工作者需要更多地关注“病人”,而非单纯的“疾病”,“人文护理”理念极为重要。然而当前,医院对新入职护士的职业素养要求与中职护理语文教学评价存在脱离现象。如何构建职业导向性强的中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是推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一、构建与应用的必要性

近期,笔者对所在地三家市级以上医院进行了问卷咨询,在执业护士的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中,综合专家意见进行了筛选,对涉及语文临床应用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总结(表1)。同时,笔者对所在学校护理专业两个年级220名中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就现有的语文评价方式和职业导向性强的评价方式做了对比分析(见下图),得出了较为客观的数据和结论。

从表1和上图数据来看,医院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与学校现有的评价体系存在结构上的矛盾,不仅不利于医院对人才的需求,也导致语文教学过程与岗位教学相脱离。语文教学陷入困境,客观上也导致了“医教分离”现象的产生。因此,建立职业导向性强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把过程性评价摆在突出位置,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能缩短和减少医院培养新入职护士的过程和成本,实现医院和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目标。

二、构建的理念、途径和主体

(一)理念:强化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评价中的比重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非智力教育评价策略,加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情感表达与交流、组织合作精神、道德伦理、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在以往评价指标中的比重,使教学评价“不再仅仅是一种评价方法,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1]让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学生智商和情商的互补互动。

(二)途径:评价周期和方式的动态化实践

评价的目的是发展和培养人,而不是证明谁是人才,谁是庸才,因此,评价重在改进。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多采用随机、动态、及时的评价,要多给学生机会,重在促进学生的转变和发展,“不拘泥于时间、内容、形式,也不过分强调评价标准及等级”。[2]尝试建立电子档案袋评价机制。从学生进入职校开始学习语文时,就为每位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袋,根据评价内容设置评价指标,制成表格,每个学生一学期一份,每月进行一次评价,期中、期末做出总结性评价,将评价情况放进档案袋中,随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将课堂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和日常行为规范评价等结合起来,使评价实施变得日常化、亲切化,拉近师生距离。

(三)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构建

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小组互评、学生互评之外,充分利用学校护理和临床老师多的优势,开展师师合作,实现语文教学和护理专业教学的有效衔接,不断完善现有的语文和护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利用医院和学校合作的资源优势,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增加行业评价,邀请外聘护理老师、带教老师等加入学生的评价中,给予学生临床应用上的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临床上的要求,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尝试建立家校合作平台,把语文综合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传到网络平台上,让家长以社会人员或者患者的身份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行评价,提升评价指标的实际应用性。

三、评价指标设计与实际应用

(一)设计:语文职业素养能力评价指标

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设置成具体可行的评价指标,制成表格(表2),每生一学期一份,每月一次评价,期末做出总结性评价。

表2的制订依据来源于表1临床上对学生的要求,其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根据上表,笔者将学生的各项语文学习能力进行评价,按照A、B、C三个等级,换算成相应的分值,作为评价的一个指标。同时,按照岗位能力需求,不断调整完善,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训练,也能有效缓解教学和临床相分离的困境。

(二)应用:语文综合实践过程中的评价开展

以苏教版职教语文第三册综合活动“产品推介”为例(表3),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强化了学习态度、情感体验、能力运用、沟通合作等评价指标权重,同时,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和医院行业评价,指标指向明确,也具有可操作性,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启发。

四、结语

综上分析,构建职业导向性强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衔接,突出非智力因素在评价指标中的比重。强化随机、动态、及时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化评价指标的临床相关性,不仅有利于职教语文学科建设,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同步提高。然而,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岗位动态需求,对评价指标进行动态化完善,很多评价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冯志刚.核心素养视野下中职语文教学多元评价策略探索[J].课外语文,2019(3).

[2]申伟君,冯照力.中职护理教育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践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6).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