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波

[摘           要]  新时期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升级形成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发展空间。通过概述产教融合的含义及其应用现状,围绕教育体系、模式等方面探究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改革的途径,优化创业教育质量,依托“产教融合、以生为本”的原则,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010-0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加侧重知识应用和技能训练领域,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于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其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若想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率,有必要依托产教融合内容,探究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方法,降低学生的就业压力,为高校教育机制的改革提供支持。

一、产教融合的含义及其应用现状

“产”是指产业、“教”是教育,产教融合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和产业的相互合作。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8年)》等教育文件的颁布,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制度支撑,使产教深度融合成为校企合作的关键目标。同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发布,将产教融合拓展至国家战略层面。在国家新发展战略背景下,优化校企合作效果、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关键。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时,会受到多种要素的限制。因此院校有必要设置专业的产教融合小组,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人才社会服务水平,克服高职教育改革难点和重点。

二、创新创业现状

其一,院校创新创业标准不明确,对于产教融合的概念理解不清,因此在课程建设、组织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标准不清晰,无法准确定位自身教育路线。其二,尚未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由于产教融合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缺乏经验、浮于表面,尚未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导致融合过程缺少框架。其三,院校相关组织保障和服务工作不到位。产教融合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但当前部分学校在产教融合阶段提供的服务在范围和深度上存在不足,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产生阻碍作用。其四,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滞后。若在课程教学中专业知识、行业最新信息等传播滞后,将无法帮助学生融合课程、项目实践、行业动态等要素,很难实现产教融合。其五,院校、社会等多方主体在产教融合方面衔接性差。产教融合过程若缺少协调统一的交流环境,会使高职院校无法充分了解企业和社会岗位需求,同时企业及其他主体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机制不了解,进而导致多方主体信息交流脱节,影响产教融合工作的落实。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改革途径

(一)明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标准

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建议高职院校制定创新创业学分机制,结合学分管理办法,将开发、发明、竞赛、设计、专利、论文、实践等创新创业模块归入学分核算体系内,明确学分认证标准和条件,构建学分积攒和转换机制[1]。通过判定学生项目成果,实现课程互选和学分认证。同时,教师应将学术成果、技术成果、科研成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开拓学生的创新创业思路,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2.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有必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教育服务方向、办学定位,将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标准,设置教育培养方案,包含创新思维理论、创业基础、创新创业的前沿知识、就业指导。将这些内容归入选修课、必修课教学内容中,利用学分管理方式进行教学辅助,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2]。例如,设置“阶梯化、递进式”的课程教育方案,优先设置基础、技能、理论类课程,将其归入公共课程体系内。比如管理、商贸等专业需要鼓励学生模拟创办企业,提升其管理能力;信息工程、机电、艺术等专业的学生能够培养自身创新思维,完成成果转化,提高创业实践水平。

3.创新创业教育定位

产教融合视域下若想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进程,有必要对教育过程完成精准定位。同时,高职院校应落实产教融合机制,围绕“实践、训练”原则,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学校可以向其发放“代币”,使其利用代币购买生活服务、教育服务,借助专业优势自主构建经营机构。学生在使用代币时,会依据自身学习的相关知识,对实际交易经营场景完成模拟,为其自身发展提供技术和经验的支持。

(二)结合产教融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结构

1.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创新创业学院,依托该平台落实产教融合,组织研究所、职教集团、校企合作会、校友会等活动,形成学校、社会、政府的多主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园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可以建立模拟企业、师生工作室,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际项目充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创业学院可以借助考核、选拔、竞赛的方式,选择高素质学生参与创业苗圃、创客空间等项目,并选拔一部分学生进入市级、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2.创建实践教育体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校可以构建专业技能、基础素养、创业能力相结合的实践体系,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例如,构建创业、创意、创新相统一的孵化基地,配置相关专职人员,将创新创业标准作为指导。将企业孵化作为目标,加快孵化器建设速度,构建学校、省市、国家三方的学生创业实践体系[3]。

(三)增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

1.在校园内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建议在校园内宣传创新创业文化,借助海报、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报刊等渠道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邀请多个行业的创新创业精英,举办“企业校园行”“优秀校友”“创业典范”“校园—企业高峰论坛”等活动,并定期举办研讨会、论坛、讲座。依托全媒体技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创业观,营造“鼓励创业、容忍失败”的校园创业氛围。

2.提供创新创业服务

建议创业学院提供教育、实践等服务,将校内校外资源进行整合,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项目信息,提供版权申请咨询、专利申请咨询、资金扶持等服务。通过设置校企合作、竞赛培训、校友联谊等部门,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工商、融资等服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依托新模式、新技术,向学生做出政策和文件解释,对于入驻创业学院的学生具有享受减免租金、设备使用的权利,提供项目、人才、行业、岗位信息,为大家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数据和经验支持。

(四)实现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改革

1.创新课程设置

首先,将市场发展趋势作为方向,以产业为核心,围绕层次化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针对初入校园的学生侧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讲解,对于即将面临实习和就业的学生增加课程中的实践比重。其次,结合产教融合特点设置创新创业课程,突出课程内容中的产业化特点。例如,借助在线课程体系,将项目分为“专题研讨”“特色课程”“实战模块”“核心课程”等模块,加强习题库、项目库、实验库、案例库“四库”建设,帮助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最后,收集课程体系中的反馈和评价内容,将其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充分结合,实现个性化创新,为后续实践训练奠定基础。

2.打造“双师”教师队伍

高职学校应壮大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形成教师网络;选拔本校、合作院校中创业项目精英构成专家网络;邀请企业中创业经验丰富的人士构成教练网络,借助“三层网络”结构,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多种需求。同时,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激励创业教育人员。围绕“引进来、走出去”原则,实现企业兼职导师、校内专职教师教育工作的衔接,允许教师转让科技成果,满足其合理教育需求,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战略支持。

(五)凝聚创新创业教育多个参与主体

为了探究高职学生对创业要素的认识,本课题对某高职院校100位在校生(70位男生、30位女生)进行抽样调查。经过分析发现,58.4%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过程中,其自身参与过程较为重要;22.5%的学生表明教师和高职学校对于自身创新创业的教育十分关键;4.5%的学生认为家长需要参与自身创新创业过程,13.7%的学生指出社会应发起实践能力培养活动;0.9%的学生提出了其他要素,具体比重如下图所示。通过调查分析得出,高校有必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责任,汇集学生、社会、家庭、学校多方要素,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组织“双创”活动帮助大家分析技术、市场、团队等要素。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应相互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实现市场定位。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借助多种手段,结合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内容,通过产教融合的形式为高职教育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阶段,院方应重视产教融合相关内容,依托校企结合原则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达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娟芳.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的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3):3-4.

[2]严光玉,王涛.产教融合 双创贯通 建设优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四川劳动保障,2018(11):60-61.

[3]孟桐,栾向晶.基于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思路[J].中外企业家,2018,(36):180-181.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