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柱 郭艳芳 张祎 杨振华

[摘           要]  目的:调查大专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大专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量表对980名大专在校护生实施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大专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70.31±17.96)分,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耐心维度得分最低为 (52.01±12.41)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院校类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学校开展人文关怀培训情况是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大专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低水平,教育者应结合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护生的整体人文关怀能力水平。

[关    键   词]  大专;在校护生;关怀能力;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5-0060-02

医院护患矛盾已多次引发社会的关注和热议,随之而来的是对当今护理教育的新要求。如何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已成为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人文关怀能力是指护士为患者提供关怀护理服务的能力[1]。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主要体现在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满足患者被尊重的需求。本研究通过调查大专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查找其影响因素,为教育者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医院输送更多优质护理人才。

一、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于2019年8月至2019年11月,以河南省大专在校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法,第一阶段从河南省25所院校中随机抽取10所院校,第二阶段从抽中的10所院校中的每所院校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共100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级等7个条目。②人文关怀能力量表(CAI)[2]:量表包括3个维度,即理解维度、勇气维度和耐心维度;共37个问题,每个问题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对应分值为1~7分,共37~259分。人文关怀能力高低的划分标准为:高(>220.3分)、中等(220.3~203.1分)、低(<203.1分)。本量表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1~0.84。

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用无记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填写完成后由课题组成员认真检查收回,双人核对信息,对回答信息不全或有明显错误倾向的问卷予以剔除。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分析,统计描述用百分比(%)和(x±s),统计推断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0份,回收的有效率为98.00%。

(一)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

本研究大专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70.31±17.96)分,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理解维度得分最高,为(62.01±13.13)分;耐心维度得分最低,为(52.01±12.41)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外常模[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表1。

(二)人文关怀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的980名大专在校护生年龄在17~22岁,平均年龄为(19.86±1.47)岁,经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院校类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学校开展人文关怀培训情况为大专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具体结果见表2。

三、讨论

(一)大专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专在校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70.31±17.96)分,处于低水平(<203.1分),其中三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国外常模[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原因:首先,可能与调查对象所处的地区有关。调查对象为河南省的大专在校护生,中部地区教育相对落后。河南省学生众多,地方本科院校对护理大专生招生规模不断缩小,导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势必影响大专生的教育质量。其次,可能与部分学校对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大专生仅有两年在校学习时间,学习任务繁重,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占32.55%)或人文关怀培训(39.59%)的机会较少,这能间接反映学校对大专在校护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时间不足。大专护生人文护理课程整体学时不足,教学形式单一,且多为考查课。最后,大专护生的自学能力差,在思想上容易松懈,导致对人文关怀的理解不够深入。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育落后地区的资金扶持,学校应提高对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视程度,必要时增加护理人文课程的内容和学时,或将其调整为考试课,以引起护生的足够重视。

本次调查护生耐心维度得分最低为(52.01±12.41)分,与陈瑜[4]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调查对象多为“90后”护生、独生子女(占64.39%)等有关。“90后”护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且独生子女容易受到父母的宠爱,甚至是溺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易冲动、缺乏耐心等缺点。这些缺点如果不纠正,将来在护理工作中易出现对病人的询问缺乏耐心解释,甚至导致护患矛盾的发生。本研究提示学校应重视对护生价值观的培养,引导护生端正生活、学习和就业态度,使护生正确认识自我,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不急不躁的态度,锻炼韧性、耐性等品格,提高个人修养。

(二)大专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

1.性别

本次研究发现大专在校护生中,女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较男生高(P<0.01),与姚娟[5]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同。目前,仍有部分人对男性从事护理工作存在偏见,认为男性做事情比较粗心,尤其是在涉及一些保护患者隐私的操作方面,可能有些患者会排斥男护士。男护生因思想压力大,容易降低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造成人文关怀能力降低。本研究提示,教育者应重视对男护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男护士在工作强度大、任务繁重的工作岗位(如急诊科、ICU)上的优势。

2.院校类型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院校类型的大专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因可能是河南省的地方本科院校也招收大专生,而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校园文化等各方面相对较好,且在生活、学习中大专生经常与本科生接触,容易受本科生的影响,促使其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这提示高职院校应加强自身建设,通过提升软实力和硬实力水平,为护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3.人文关怀培训、社会实践活动

本研究发现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人文关怀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大专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高(P<0.01)。原因可能是学校组织的人文关怀培训目的性强,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且通过集中培训学习,有利于护生构建系统全面的人文关怀知识体系。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尤其是一些志愿者活动,护生的耐心、爱心、奉献精神等得以实现,这些都是人文关怀能力的具体表现。为了能够胜任社会实践活动,护生会主动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平时也会更加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他们的人文关怀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本研究提示,为弥补专业课中人文关怀知识零散的缺点,学校可为护生开展针对性、系统性强的人文关怀集中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到敬老院、孤儿院开展义务劳动活动,到社区、广场宣传健康知识活动等,不断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人文关怀能力。

四、结论

大专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较低,教育者应结合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护生的整体人文关怀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冰.关怀能力量表的本土化修订与评价[D].新乡:新乡医学院,2016.

[2]许娟,刘义兰,罗健.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36):3306-3309.

[3]左红英,朱婷,张继兴.独立院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7):7-8,24.

[4]陈瑜.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7.

[5]姚娟,吴丽荣,杨晓莉,等.高职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7):51-5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