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骅 刘建 马红梅 刘康

[摘           要]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本科教学的重点内容,掌握好外科学知识,对于日后进入临床,从事外科工作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现有的课堂教学大多通过PPT讲解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学生依靠死记硬背,临床实践内容无法灵活运用。而且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过晚,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环节相脱节,加上医学院校培养目标普遍低于当今社会对医学人才要求,导致频频出现毕业医生不会看病的尴尬局面。主要探索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优点,探讨如何开展微课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外科学众多临床知识和理论相结合,并有效传授给学生,为将来进入外科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从而缩短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更好地助力祖国医疗事业。

[关    键   词]  微课;外科学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9-0138-03

一、外科学教学改革背景及目的

外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强调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实践是外科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培养普遍存在“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态度”的现象,医学教育思想观念和办学理念不准确,医学教育模式落后,培养目标低于当今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1]现有的课堂教学大多通过PPT讲解理论知识,较为枯燥,临床实践内容无法有效传授给学生。而且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过晚,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环节相脱节。[2]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外科学众多临床知识和理论相结合,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一直是外科教学所面临的难题。

得益于当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如AOC课程、远程教育、慕课等已经在各个学科开展,让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学习再也不是只有集体去教室才能完成的事情,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信息终端从网络获取知识,而课堂教学只是作为辅助,解答学生的疑惑。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外科教学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微课形式既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也不同于单纯临床见习课。传统上,见习时学生已经学习过课本内容,学生对初步理论知识已了解掌握,对疾病也有了初步印象。而微课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尚未学习过的新内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课程,直接感受某一器官出现问题后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常规处理方法,然后通过课堂分组讨论,总结大家对视频内容的疑惑,之后老师进行有侧重的讲解,主要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且将课程重点内容贯穿在讲授过程中,最后进行系统总结归纳,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临床处置能力。由于教学活动中理论讲课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穿插进行, 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且是翻转课堂的模式,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尤其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所以微课这一教学模式可以让外科学教学更加立体化、情景化,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更强、更逼真,直接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帮助学生提高对疾病的感性认识,促进对疾病的系统理解,成为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课”。

二、微课的概念和作用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是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结构“情景化”,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等。相比传统课程,微课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师生都有巨大的正向促进作用。

(一)微课对教师的影响

微课程是一种提供教师学习的“课程”,教师可以借助这个工具,发挥独特的作用。

1.微课可以记录教师成长的轨迹。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讲。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上课结束,教师离场或进行下一堂课,这时候可能就会忘了上一堂课的表现。同时传统的评课模式是其他教师对讲课教师给予讲评,然而讲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却往往会难以评价,因为讲课过程的细节会淡忘很多。有了微课之后,我们可以随时记录每一堂课,这增加了教师对自己教态、语言、知识衔接等方面的自评,对教师的成长好处多多,尤其是年轻教师,可以很快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更快地成长。

2.微课形式新颖,制作相对简单。只要教师有心,对课堂的录制并不会太难,不需要耗费过多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一般微课教学时间短,教学方式自由,没有过多的束缚。

3.优秀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传播,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共同进步,尤其对青年教师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富的微课资源是提高学校教学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4.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中老年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目前青年教师占大多数,他们的计算机网络化应用水平比较高,而一些中老年教师在青年教师的带动下,为了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开始制作微课,会积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使之达到熟练应用和制作的目的。

(二)微课对学生的影响

1.微课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学习可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只要想学习,也许在公交车上,也许在沙发上,都可以观看微课。

2.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爱好,对同一问题甚至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了微课,学生可以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自己感兴趣或者是不理解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微课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这使得学生的合作学习目标性强。其实,大部分学生是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的,只不过在课堂上他们害怕或者是害羞表现或者没有机会表现。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自己通过微课的学习,与同学相互交流,所以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于发表见解的学生来说是学以致用,又可以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师生之间的交流会更有效,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在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大的乐趣与学习动力。

4.微课可以巩固复习。课堂听讲不可能一直全神贯注,总有部分学生有这里或那里的知识漏听或没有听懂。由于时间以及精力的限制,这些问题老师很难课后一一答疑。而微课就可以有目的地给他们逐一答疑。由于个体的接受能力有差异,而微课可以重复播放,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就可以多次观看。课后去听微课,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三、外科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师准备工作

1.培训:上课老师需接受微课制作培训,更新教学理念,把自己从教学的主导角色转变为观察和协助角色,因为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和学生互动,在沟通过程中帮助学生解答疑惑,解决问题。所以,在微课教学开展前,老师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必须系统地掌握。一般要求带教老师有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以及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主动和学生互动,带动课堂气氛。

2.回顾性典型案例收集微课制作:微课教学中的病例均为手术病例,在微课开始页面,应有病例基本特征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主诉等,但是由于选取的病例不可能包含该种疾病的所有临床特征,术中所见也并非都是典型表现,所以收集同一病种的典型案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收集数个视频资料包含同种疾病的病理表现,在制作微课过程中将其进行整合剪辑,最终制作的视频就包含该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所以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疾病的临床特征,定期收集典型病例手术案例,并制作成微课。

3.与患者沟通,取得同意和信任:教学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有侵犯患者隐私的嫌疑,在制作微课视频前,应与患者沟通,说明微课教学的过程和目的,征得患者的同意,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必要时可与患者签署教学视频制作同意书。只有尊重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自身价值,使他们愉快地参与到医学教学的过程中来,才能创设出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微课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二)学生准备工作

1.学生应了解微课教学模式的流程,知道自己是课堂的主角,老师是辅助自己解答疑惑,然后每8~10人分成一个小组,并确定小组长。

2.课前准备:应强调学生在微课教学之前,做好相关章节的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准备,做到对疾病的表现和治疗大致有数。对于有较多疑问或者有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在微课教学时和老师沟通,通过老师讲解和自主学习寻找答案。

(三)课堂具体步骤

1.每个微课视频控制在10分钟左右,课程开始先播放微课视频。视频一般为Mpg4格式,内容为手术操作的一部分。这里以阑尾切除术为例,视频开始页面为患者基本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节气、主诉、专科体检、常规化验、特殊检查等情况,这些信息包含有患者的诊断依据。随后就进入手术视频部分,同学们可以看到手术开始的皮肤消毒和铺巾,随后做切口,进入腹腔,寻找阑尾,处理阑尾周边组织、血管以及阑尾根部,切除阑尾,处理阑尾残端,最后缝合切口等这些手术关键操作。这里需要注意实际手术操作时间较长,而微课视频时间会大大缩短,所以需要截取重要操作最为精华的部分作为微课视频进行整合,其中可能需要提高播放倍速,否则制作的视频很容易超过规定时间,从而影响整体教学。对于刚接触微课的老师来说,微课视频制作比较烦琐,时间过长也将消耗老师大量精力,另外,适度的时长也有利于避免学生视觉疲劳。

2.分组讨论,提出问题:看完视频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先提出初步的引导问题,一般为视频所指的核心问题和本课程的重点问题,例如,临床诊断是什么?视频中的病变器官解剖位置?病变器官周围的器官是否有问题?手术采取的是什么方式?等等。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和自己存在的疑问在组内讨论后提出仍然不能理解或解决的问题,由老师在下一阶段解决。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并融入课程重点:分组讨论后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是本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所以老师一般可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顺势讲解课程核心内容,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和记忆。这里的讲解不同于平常讲课模式,主要还是需要通过互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重点上来。(45分钟左右)。

4.归纳、形成汇报材料:各小组通过老师的讲解,再回顾视频内容,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等进行系统学习,归纳出本组对该病例的临床诊断、疾病特点、手术方式、并发症等,得出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案并形成汇报材料。(10分钟左右)。

5.汇报和答辩:各小组分别将各自分析结论进行汇报,并认真回答其他同学的质询和疑问,通过这种模式,同学们可以总结从该病例上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建立对该病种有效的临床思维方式。(10分钟左右)。

6.教师总结:由教师联系微课视频,简短突出讲解该病种的知识要点,并指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系统总结。(5分钟左右)。

(四)教学效果评估

分为客观成绩测试和主观自我评估。

1.客观测试:学生期末考试后对各个章节的试题得分进行统计,含有和不含有微课的章节相比较,得分比率较多的可视为教学效果好的。

2.自我评估: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从是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前6项)及教学模式优缺点(后5项)两方面共十一点进行该教学模式的评价。

四、教学改革预期成效

多年前即有高校老师提出: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加强课堂讨论,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采用以病例分析为背景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即“基于问题式的教学”模式,使教材更具实用性、趣味性,活化知识、扩展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3]而微课这一授课形式,则正好是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

在我校的外科学教学中,外科学实践的部分内容已通过微课模式进行教学,其中包括本部口腔系、滨江口腔系、本部临床系、滨江临床系,课后评价反馈中,学生普遍反映微课模式优点突出,相对于传统多媒体教学更易掌握课堂知识,在学习上的帮助可谓高效。同时,在学期末考试统计表中可以看到,外科学实践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外科学成绩,虽然目前统计数据略有不足,但总体上也能反映微课教学的优越性。

随着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推进,可以实现:(1)视频资源积累将形成微课资源库。通过数年的手术视频积累,将形成一定数量的视频资源库,可放在线上供学生或规培医师学习,这对临床医学教学是非常有效的补充,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特别是其中包含的一些手术的基础操作,这对于刚进入临床工作的新医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帮助其迅速掌握操作要领,熟悉操作步骤。(2)通过微课汇报和答辩,学生的独立性、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利用信息资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同时师生互动加强,更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让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流畅。(3)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微课模式推进之后,学生自学能力将显着提高,且对微课内容有了更加形象的记忆,对于考试中出现的微课相关内容,可迅速做出正确回答,从而提升考试成绩。(4)微课教学也适合全程放在线上教学,这就非常符合“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要求,没有面对面地接触,但学评教仍可以正常进行,实可谓一举多得。

马云在智博会上曾说:“这一年很不寻常,世界发生巨变……但在所有巨大的不确定当中,数字化是我们最确定的巨大机遇!”当下的中国,正翻涌着一股加速数字化进程的浪潮,而高校教育正是处于这股浪潮的中心。数字化教学是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方向,微课教学恰恰就是数字化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预见,将微课应用于外科学教学后,必将使师生获益良多。

参考文献:

[1]杨晓波,梁骏,姚继红,等.浅谈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J].医学信息,2016(22):19-21.

[2]钱丽萍,冯星.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1):61.

[3]黄瑞萍,王锦.医学院校基础课教改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10(10):175.

[4]周卫红,王宪.浅谈新形势下的临床医学教育改革[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3(14):44-45.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