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周妍

[摘           要]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以微信、微博、微视为代表的微媒体已成为我国青年群体主要使用的网络工具,给高校文化自信培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与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将从微媒体的环境入手,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希望可以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关    键   词]  微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56-02

基于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移动便携终端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移动终端让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流动,传播的时间分割更加琐碎。于是,以微信、微博、微视为代表的微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网络工具,“微时代”已然到来。学界对“微时代”还没有一个准确和统一的定义,但是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微时代”主要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便携终端为工具,以微信、微博、微视等应用软件为基本载体,以微短文字、图片、视频进行内容编辑并以互动性、即时性、碎片化为特征的“快餐式”文化消费时代。

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占比99.2%。从年龄结构看,20~29岁网民占19.9%,在各阶段年龄群体中占比第二;从职业结构看,学生在网民群体中占比最高,达23.7%。可见,青年群体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每周上网时长看,手机网民经常使用的各类App中,QQ、微信等即时通信类占比使用时间最长,占13.7%,短视频占8.8%,位居前列。由此可见,微媒体已成为手机网民群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微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所接触到的文化信息内容越来越广泛,各种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交融碰撞,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和提升带来了严峻考验。相较本科院校大学生,高职大学生入学文化水平及文化素养相对较低,加之入学后学校更多地进行的是学生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学生心理上对文化素质类课程学习和知识了解重视程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对中华优秀文化认知深度和传承积极性欠缺。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程度和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微媒体所带来的优势和挑战,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理念、方法进行创新探索,为国家输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微时代”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问题

为探究高职大学生对微媒体的使用情况、文化自信现状及微媒体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影响程度,作者通过问卷方式,对广西部分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在微媒体使用现状调研模块,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学生每天使用电脑、手机时间达3小时以上。而在大学生经常接触的媒体形式调研中,QQ(90.02%)、微信(82.2%)、微视(75.6%)、微博(65.11%)位居前四;微信、微博、微视(抖音、快手)等微媒体工具成为76.32%的学生最常用的媒体工具,近八成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48.52%的学生认为新媒体携带的信息对自身的价值观有一定影响,15.6%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可见,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对新媒体的需求和依赖程度很高。

现今大学生文化自信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中国文化内涵和价值观认知不足

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道德观等理论体系缺乏必要的学习和认知,例如不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起源,或者未读过四大名着等。同时,部分大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价值观缺乏深刻认知,如不了解“延安精神”,对革命历史缺少全面认知。再有,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知不充分,如超过六成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仅仅能够做到基本了解,民族观念、集体意识与国家政治观念较淡薄。

(二)对中国文化的践行力度不足,很少会主动去了解、学习中国优秀的文化,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严重不足

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的宣传活动,仅有三成左右的学生表示会参加,大部分持选择性参与或是不关注的态度,小部分学生甚至持反感态度。

(三)文化价值观的理性度有待加强

很多学生存在盲目推崇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现象,日常学习生活中习惯于观看国外文化作品,穿着国外品牌服装,热衷于过西方节日,这些都是文化自信不足的体现。同时,部分大学生不能理性地面对中西方文化冲突。

二、“微时代”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中存在的主要困境

“微时代”的到来,使各种文化信息的交流、交融和碰撞更为频繁,传播形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高职大学生群体置身其中,对其文化自信培养带来一定的冲击。

(一)多元化、复杂化的微媒介环境干扰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与认知的培育

作为步入成年且充满活力的大学生群体,在个人学习上更具自主性。为满足个体文化需求,提升自身文化能力,他们更为自主地选择文化信息,接受对自身有用的文化信息。但是在发达的互联网环境下,“微时代”带来的可选择的文化信息呈海量化、多元化、复杂化趋势,使得大学生在文化自信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在文化情感认同、文化内容选择、文化批判、文化实践等方面缺乏文化鉴别能力,可能成为一些“大众化”“网红化”等的盲目追随者。这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性。